“不是不还,是真没钱!?”
面对法院执行,有人选择逃避,有人敷衍塞责。
但这一次,被执行人终于“醒”了!
案情回顾
原告刘某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将被告张某、李某等人诉至新密法院。法院依法判决张某赔偿原告各项损失共计13.2万元,被告李某赔偿原告各项损失共计1.98万元。但判决生效后,二被告未按期履行法律义务,原告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受阻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第一时间启动“总对总”查控系统,通过对被执行人开展线上线下财产查控,未发现可供执行财产。执行法官先后多次电话联系被执行人,要求到庭履行义务,但二被执行人要么拒接电话,要么敷衍应付,始终不肯露面,执行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执行110”火速出动,被执行人张三出现了!
10月24日上午11:40,“执行110”值班电话突然响起,举报人称发现了被执行人张某的行踪。值班干警迅速集结警力,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将被执行人张某依法带回法院。
和解?还是拖延术?
面对执行压力,张某表示愿意和解。
申请人刘某提出:“先还5万元吧,剩下的一年内分期还清。”
张某:“真没钱,拿不出来。”
申请人刘某退一步:“先还2万也行。”
张某:“还是拿不出来”。
动真格!司法拘留不是“吓唬”
沟通无果,执行法官依法启动司法拘留程序。下午六点半,在被送往拘留所途中,张某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表示愿意履行义务,急忙联系家人微信转账2万元。最终,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案件取得实质性进展。
本案的成功执结,是新密法院坚持“强制执行与善意文明并重”理念的生动体现,也充分展示了“执行110”机制在快速反应、精准打击方面的强大效能。通过依法采取司法强制措施,既有效震慑了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也切实维护了申请人的胜诉权益,彰显了司法权威与公信力。
本案的成功执结,是新密法院坚持“强制执行与善意文明并重”理念的生动体现,也充分展示了“执行110”机制在快速反应、精准打击方面的强大效能。通过依法采取司法强制措施,既有效震慑了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也切实维护了申请人的胜诉权益,彰显了司法权威与公信力。
下一步,新密市人民法院将持续加大执行力度,强化执行措施,严厉打击规避执行、抗拒执行行为,让“纸上权益”变成“真金白银”,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温馨提示
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是法定义务!
莫存侥幸,莫当“老赖”!
否则,下一次“执行110”出动,目标可能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