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清晨,在襄城县人民法院执行局院内,30余名干警整装待发,随着一声令下,分乘6辆警用车辆,按照既定方案,向多个执行现场疾驰而去。
他们能否将不知所踪的被执行人找到?涉案款能否顺利追回?
“您好,请问是申请人**吗?能否告知被执行人的最新位置信息……”执行干警孙紫睿手速飞快地记下关键信息,同时脑海中迅速勾勒出一幅周密的抓捕蓝图。作为案件的主要负责人,她必须与申请人时刻保持紧密联系,及时获取被执行人的最新动向。
“忙的时候接警电话一天能有80多个。”她不自觉地喃喃自语,语气中既有高强度工作带来的无奈,也有为自己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感到的自豪。
首站抵达颍阳镇侯庄村,这里的一起交通肇事赔偿案牵动着执行干警的心。案件中,被执行人因交通事故被判决赔偿申请人人身及财产损失共计13万元,后经双方协商,申请人同意减至3万元,被执行人仍坚持仅赔偿2万元,剩余1万元迟迟未到位。
抵达执行现场后,执行干警们立即行动,依法有序地控制了现场秩序,向被执行人送达了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法律文书,同时,耐心细致地释法析理,讲明拒不执行的法律后果,在执行干警的劝导与执行威慑下,被执行人王某认识到了自身行为的错误,当场表示愿意配合执行工作。
随后执行干警又去了丁营乡、茨沟街道等地。最终将4名被执行人拘传到案,另有2名被执行人在得知执行行动后,主动前往法院与当事人达成和解,案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惊心动魄的执行抓捕现场难道只局限在襄城?
2021年,随着高某与仲某之间那场民间借贷纠纷的尘埃落定,一纸判决如重锤落地,要求高某向仲某偿还10万元本金及累积的利息,总额179200元。然而,这仅仅是故事的序幕,真正的执行大戏才刚刚拉开帷幕。
判决生效后,案件迅速转入执行阶段。襄城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多次向高某发出执行通知,要求其尽快履行判决所规定的义务。但高某对这些通知置若罔闻,迟迟未采取任何实际行动,甚至为躲避欠款,逃往省外,执行工作一度陷入僵局。正当执行干警们一筹莫展之际,申请人带来了一条重要消息:国庆假期,高某躲藏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这个消息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执行干警们心中的迷雾。
襄城至山南距离3300公里,面对漫长的路途险阻和高原反应,县法院执行局副局长梁维滔挺身而出,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亲自带队奔赴西藏。
执法民警们不仅要应对高原稀薄的空气和剧烈的高原反应,更要克服变幻莫测的地理环境。终于,在山南市一条不起眼的小巷深处,执法民警找到了被执行人高某。目睹干警们出现的刹那,高某的侥幸念头瞬间土崩瓦解。他当场表示愿意履行部分案款,先支付13万元,同时对剩余的案款提供了担保,郑重承诺将尽快筹措资金,以完全履行判决所规定的义务。收队准备赶回襄城时,梁维滔发现两名战友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赶紧送到当地医院进行治疗。
据统计,自“莲城利剑专项执行”行动开展以来,襄城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共行动105次,拘传354人次,拘留162人,扣押车辆11台。
这样的案子,执行局一年承办多少?
执行干警中流传一句话:“我们不是在执行,就是在执行的路上。”他们白天穿梭于城市的各个角落,面对复杂多变的执行案件,与时间赛跑,与困难斗争。夜晚,当城市归于宁静,多数人享受家庭温馨之时,执行干警们依然坚守在办公室,或整理案件材料,或深入研究执行策略,或与同事热烈讨论解决方案,只为确保每一份法律文书都能得到切实执行,每一份正义都能得以伸张。
“案件执行就是硬骨头,尽管每宗案件都错综复杂,但我们不怕,敢想敢干,想办法也要打破僵局,敢啃硬骨头!”执行局局长樊高峰告诉记者,每次在执行任务前,总要第一时间召集执行案件分析研判会,执行干警们集思广益,认真分析研判案情,明确执行目标,制定详细执行计划,并反复强调执行纪律和安全事项。研判会议常常持续到深夜,但执行局干警从不言苦,“不敢啃硬骨头,办公桌上的执行案件只会越摞越高!”
今年1-9月份,襄城县法院共受理首次执行案件3297件,已结2505件,执行到位19021.17万元,执行完毕率44.67%,执行到位率48.97%。数据背后,是每位执行干警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
“执行工作是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的‘最后一公里’。在服务全县大局方面,县人民法院责无旁贷!”襄城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亚表示,县法院将认真践行“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持续加大失信惩戒震慑力度,探索出“集中执行+协同作战”的“襄城模式”,用心用情办好每一件案件,护航襄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