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我这就筹钱,请求你们先不要扣车……”。8月24日,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根据申请执行人提供的线索,快速反应、果断出击,成功扣押一名被执行人名下车辆,最终促使该被执行人慑于法律威慑,主动履行23万元执行款,案件得以实质性化解,在有力维护了当事人胜诉权益的同时,也助力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据了解,李某经营着一家餐馆,2017年3月开始,李某陆续向某食品店购买食品原材料。2021年12月,双方经对账,确认李某共欠该食品店货款22.9万元,由于李某迟迟未能支付欠款,某食品店将李某起诉至法院。法院经审理,判决李某支付某食品店欠款22.9万元及利息。因判决生效后,李某仍未履行,某食品店向惠济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对被执行人李某名下财产状况进行网络查询和实地查找,发现除一辆奔驰轿车外,李某名下没有房产、银行存款等可供执行的财产,遂依法对该车进行了查封登记,但由于此时被执行人李某已连人带车不见了踪影,使得该车一直未能得到实际有效控制。
“法官,我在河北看到李某的车了,请求你们立即进行扣押……”8月23日晚,执行法官接到了申请执行人员工的电话,称被执行人李某名下轿车在河北省某市出现。综合考虑车辆移动性较强和异地扣车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执行法官经请示后,立即启动快速执行机制,一方面向车辆停放地的法院请求协助,该院随后安排2干警配合执行;另一方面,执行法官立即与两名法警一道,驱车赶往车辆停放地。
到达该市后,执行法官根据掌握的车辆位置线索,在当地法院干警的密切协作下,成功在该市某小区旁的道路拦截到案涉车辆。
将车辆拦下后,执行法官向该车的驾驶人案外人王某出示了证件及相关法律文书,简单告知其案件情况,责令王某将车内物品取出,配合执行工作。“这辆车是亲戚抵债给我的,你们不能把车拉走……”王某情绪激动,不肯配合。
“您的疑问我们能够理解,但是建议您通过诉讼、与车主沟通等正当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执行法官对王某进行了耐心的释法明理,安抚了王某的情绪,阐明法院强制执行的相关法律规定,详细告知其权利救济途径,劝说其不要阻碍执行。在执行法官多番劝说下,王某逐渐放下戒备,说明了自己的顾虑,法官也进行了针对性地释法答疑。随后,王某清理了车内物品,将车辆停放至当地法院内后自行离开。
此时,正在张贴封条准备扣车的执行法官又接到了被执行人李某的电话。原来,李某得知其名下车辆即将被查封扣押后,十分着急,表示愿意就还款事项与申请执行人协商,请求暂停扣车。最终经过执行法官多次组织双方当事人沟通协商,最终双方自愿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李某共向某食品店支付货款及利息共计23万元,双方就本案再无其他纠纷。协议达成后,李某通过转账方式履行,案件得以圆满执结。
下一步,惠济法院将继续秉持“如我在执”工作理念,加大执行力度,常态化开展“豫剑执行”集中执行活动,依法用足用好各类强制措施,加大对规避、抗拒执行的惩戒力度,努力让更多的“纸上权利”兑现成“真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