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奔赴千里,挽回损失600余万!

发布时间:2024-08-05 17:32:57


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以实际行动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安阳法院以交叉执行“小切口”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大文章”,通过协同执行、跨域联动汇聚力量,巧妙化解异地执行难题, 充分发挥司法保障护航作用,助力企业健康稳步发展。

“我们企业因为这批货收不回来,即将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千言万语,都不足以形容我们企业对龙安区法院的感激之情!”7月15日,申请执行人公司的负责人将两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送到龙安区法院执行局局长曹欢庆和院领导周玉鑫手里时,还激动地说出了这番话。“公正执法 真诚为企”“执行雷厉风行 为企排忧解难”,两面金字锦旗,或许就是对龙安区法院执行干警远赴1000公里外,为企业挽回600余万元经济损失最好的肯定和诠释。

一起普通的承揽合同纠纷执行案件,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曹欢庆带队,远赴1000公里之外的江西省宜黄县,争取到当地法院协同配合,成功执行追回260多吨原材料,为企业挽回价值60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这事看似平常,但并不简单。事情的缘由,还要从几年前说起。

安阳某硅业公司与江西某晶能科技有限公司系生意伙伴,双方曾多次合作加工成品硅锭。2023年3月,安阳某硅业公司基于多次合作积累的信任,按照双方约定,一次性将约定的加工硅原料运输至被执行人江西宜黄县厂房仓库内,并将相应的加工货款850万元全部支付给江西某晶能科技有限公司。后因江西某晶能科技有限公司经营不善,停工停产。按照合同约定,在加工之后,江西某晶能科技有限公司应当配合安阳某硅业公司将相应货物拉走。但是江西某晶能科技有限公司以公司内部经营有纠纷为由,多次推延、阻挠申请人拉走硅原料及相关制品,且未向申请人开具已付加工费用的发票,导致诉讼。龙安区法院经过审理,依法判决江西某晶能科技有限公司返还安阳某硅业公司三种原材料,共260余吨。法院判决生效后,江西某晶能科技有限公司拒未执行,安阳某硅业公司向龙安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该案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干警经多次与被执行人协商未果。为使案件尽快执行,龙安区法院执行局多次召开执行研判会议,对该案件可能存在的问题一一做出预案,并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执行方案。按照有关规定,在报经上级法院批准后,7月1日,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曹欢庆,院领导周玉鑫,带领执行干警赶往江西省宜黄县,进行强制执行。

因标的物现状不清楚,执行干警提前与当地法院执行局取得联系。抵达当日,龙安区法院一行人迅速与宜黄县法院执行局相关人员汇合,并召开案件分析会,就此案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再次进行分析,完善执行预案。被执行人公司负责人得知龙安区法院已经到当地时,仍妄图以不在当地为由,拖延法院强制执行。因被执行人公司拒不配合,决定于次日进行强制执行,7月3日,为贯彻文明执行理念,龙安区法院执行干警取得当地法院的借助,并邀请宜黄县公证处对执行过程进行全过程录像。

经过长达20小时的现场清点,仍差60余吨货物未能找到。后经多方努力,联系到被执行人公司负责人陈某、张某,将他们双方当事人约谈至宜黄县法院,经长达6个小时的调解,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被执行人主动配合法院,将申请人剩余60余吨货物转交给申请人,并在约定期限内向申请人开具相应发票;申请人收到发票后,将剩余加工费付给被执行人。至此,本案全部执行完毕,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安阳两级法院将始终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积极能动履职,善意文明执行,切实推出惠企执行措施,寻求涉企执行“最优解”,帮助企业及时脱困,助力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彰显法院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司法担当。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