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商丘法院网格化协助执行网络破解“找人难”

  发布时间:2016-06-28 08:26:49


    执行程序是“社会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最后一个环节”,它关系到生效法律文书能否实现,对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树立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具有重要意义。但因被执行人规避执行、抗拒执行、外界干预等原因,导致执行难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社会问题,而办理执行案件中的“找人难”尤其让执行干警们头疼。

    执行案件立案之后进入执行程序,首先要向被执行人送达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风险告知书等法律文书。被执行人不在本级法院辖区内居住的情况经常出现,查找被执行人往往需要被执行人居住地法院协助。现实情况中,往往协助法院在查找被执行人时也经常出现找不到被执行人的情况。一旦找不到被执行人,同时又不具备代收、留置、邮寄等送达条件,只能采取公告送达。公告送达期限为60日,在送达程序未能完成之前该案其他执行程序无法继续,案件就会因被执行人“玩失踪”而陷入被动。以公告方式完成送达程序后,如果找不到被执行人,执行实施的各个环节同样也会因程序性法律规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导致执行案件久执不结。可见“找人难”对执行案件的影响之大,堪称执行难中的第一难。

    今年年初,针对“找人难”这一执行难题,河南省商丘市两级法院建立了网格化协助执行网络,从解决“找人难”入手助力破解执行难。他们依托执行工作改革,将辖区基层法院划分为3个执行战区,同时在中院执行局成立3个战区指导组,各指导组明确一名协助执行联络人,负责战区内协助执行协调联络;各基层法院明确一名院领导和一名联系人,负责协助执行法院在本地执行时的人员装备配合、公安机关协调等协助配合工作;各基层人民法庭设立协助执行办公室和联络人,负责协助执行法院执行办案时协助查找被执行人、协助送达法律文书等具体事项;各基层人民法院在本辖区的每一个乡镇,聘请1-2名协助执行联络人,依托基层法庭将村级矛盾调解组织成员纳入协助执行网络,为执行办案、特别是查找被执行人线索提供帮助。覆盖到村一级的协助执行网络的建立,为商丘辖区内执行办案、特别是查找被执行人线索提供了很大帮助,缓解了“找人难”问题对执行案件的影响。

    该网格化协助执行网络建成后,已向执行办案人员提供“玩失踪”被执行人信息1800余人次,协助找到被执行人730多人,协助执结案件400多件。特别是在今年麦收农忙期间,10余天的时间内就协助执行办案干警找到“玩失踪”被执行人160多人,其中有20多人被管辖法院依法采取了强制措施,70多人迫于压力履行了生效司法文书规定的义务。

责任编辑:焦恒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