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调解经验分享丨第一期:听她说民事案件的调解“秘诀”

  发布时间:2025-03-17 16:42:25


本期由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郭丽莎作经验分享,看她如何于矛盾中洞察真相,以智慧与耐心化解纷争。

郭丽莎

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 员额法官

调解是一门融合了理性与感性的艺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在民事案件锤炼中,我逐渐领悟到调解成功的核心公式:事实精度 +情感温度 +方案准度 +多方联动 = 调解效度。

事实精度:明察秋毫,查明真相

调解工作不是简单地 “和稀泥”,任何一个当事人都不会接受一个是非不明的调解,因此事实清楚是明断是非的前提,只有查清事实,明断是非,同时也只有让双方当事人都知道法官已查清案件法律事实,当事人才可能接受调解,调解也才有针对性,增强实效性和成功率。为了确保事实准确,我通常会采用一些比较基础但有效的方法。

(一)庭前精心准备

在接手案件后,我会全面仔细研读卷宗,充分了解案情,归纳争议焦点,明确事实疑点、难点,提前查阅法律规定、司法释义、裁判观点及类似案例,制定详细的庭审计划。必要时我会与一审承办法官、当事人提前进行电话沟通,充分了解纠纷发生的根源、诉讼目的、当事人心理预期以及一审审理情况、调解情况,以便获取更多有价值的背景信息,为庭审和调解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二)庭审公正高效

我们团队大多数调解撤诉案件都是在庭审之后才实现的。凡是上诉的案件,一审承办法官都进行了判后答疑,因为无效才被移往二审。二审开庭前上诉人往往都对二审寄予期望,希望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和委屈,开庭前想要实现调解往往难度较大。因此,规范、公正、高效的庭审对于调解成功至关重要。一个成功的庭审,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引导充分:引导当事人围绕核心问题进行充分陈述、举证和质证,确保关键信息不被遗漏。

2、机会平等:确保双方当事人都有平等、充分的表达机会,让他们的观点和诉求能够得到充分展现,感受到法官的公正和中立。

3、澄清关键:对于当事人未提及但影响事实认定的问题,通过适当的提问和限期举证等方式,帮助澄清事实,使案件真相、是非曲直在庭审中逐渐清晰。

查清事实的过程,也是帮助当事人建立理性认知的过程。当完整、严谨的证据链在法庭上完整呈现时,原本对立的陈述往往会有所松动,这为调解创造了有利的心理条件。

情感温度:换位思考,传递温暖

有人说一名合格的法官应该是左手温度计,右手刻度尺,缺一不可。优秀的调解如同春风化雨,既要恪守法律的刚性,更要彰显司法的温度。调解是司法智慧的终极考场,它考验着法官对法理的把握、对人性的洞察、对社会的责任。因此,有温度、能共情、情理法交融、以心换心、建立信任,让当事人既见到法官的专业精神,又感受到法官的温度和对当事人的理解和尊重,是建立信任、成功调解的关键。对此,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学会倾听和共情,让当事人感受到理解和尊重。败诉当事人提起上诉,往往带着委屈和不满。作为法官,我们需要设身处地的倾听他们的心声,同时也要引导对方换位思考,增进双方的理解和尊重。

2、传导良好的社会风尚和道德观。在调解过程中,我会适当传递一些 “与人为善”“因果报应”“舍与得的关系”等积极的社会风尚和道德观念,让当事人明白,善良和诚信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只有秉持这样的价值观,才能在社会中建立起和谐、稳定的关系。

方案准度:平衡利益,寻求共赢

调解的过程,是建立信任、达成共识的过程。法律就像一门平衡的艺术,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诉求,提出切实可行的调解方案。在实践中,即使双方都同意调解,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陷入僵局。这时,灵活有效的调解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1、灵活设计:比如,对于一次性支付有困难的情况,可以考虑设计分期履行的方案,并加入违约条款,这样既能保障胜诉方的权益,也能减轻败诉方的压力,实现双方共赢。

2、持续优化:调解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修复关系,而不是简单地分出胜负。任何一个案件调解方案都不是机械公式,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调解桌上没有输赢,只有问题的消失和关系的重生。当我们用工匠精神雕琢每个调解方案时,陷入僵局的调解往往会出现新的转机。

多方联动:协同发力,化解纠纷

法官的个人力量是有限的,复杂的纠纷往往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单靠承办法官单打独斗很难彻底解决。因此,建立多方联动的机制非常必要。

1、纵向联动:对于二审需要改判的案件,二审败诉方可能更信任一审承办法官。两级法院的法官联动协作,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横向联动:对外,我会积极整合党委、政府、社区街道、行业协会等各方资源,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必要时,还会引入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从多个维度解决问题。同时充分挖潜内部潜能,指导法官助理、书记员轮番参与。

3、AI 联动:如今AI 技术逐步深入到我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被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AI 的中立性往往更容易得到当事人的信任,尤其是对败诉方可能更具说服力。工作中,我会引导当事人通过 AI 技术对诉讼结果有正确的心理预期,提高调解的有效性和说服力。

法律是理性的,但法律人应该是有温度的。结案并不是终点,当曾经对立的双方握手言和,当破裂的关系得到修复,这些美好的瞬间,才是对我们调解工作的最好回报。希望我们每一位法律工作者,都能在坚守法律底线的同时,成为传递温暖和善意的使者。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