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法官,新年好!感谢您尽心调解,帮我要回工钱,否则真不知道这个年该咋过。我们家人商量写了封感谢信,您一定要收下。”春节假期刚过,郑州航空港区法院干警周慧娟就收到了一封“沉甸甸”的感谢信。
事情还要从周慧娟年前调解的一起拖欠劳动报酬案件说起。2024年年初,王某入职某城建公司,工作大半年后,一直未拿到应得的薪水。其多次讨要,公司以各种理由推脱,王某无奈离职,并将城建公司诉至法院。
周慧娟接手案件后,立即对案情进行了梳理,并与原告取得联系。沟通过程中,周慧娟了解到,王某是家里主要劳动力,家中上有老人需要看病,下有幼子需要抚养,欠付劳动报酬导致其家庭生活陷入困境。为帮助其尽快拿到劳动报酬,周慧娟积极尝试与被告进行沟通。
被告虽然承认其欠付王某劳动报酬的事实,但表示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暂时无力支付。周慧娟并未就此轻易放弃,而是多次与被告联系沟通,向其释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可能
承担的法律后果,同时从换位思考、维护企业声誉等多个角度,劝说被告克服困难,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双方当事人终于达成调解意向,周慧娟趁热打铁,本着实质性化解矛盾的原则,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分期付款协议,被告承诺于农历新年前分两次付清拖欠的16万元劳动报酬,原告承诺收到钱后撤回起诉。
由于协议履行最后期限是除夕,尽管这天并非工作日,但王某没有拿到钱,案件就不算了结。当天上午,周慧娟电话联系被告,提醒其及时履行协议,化解矛盾,不要把纠纷带到下一年。
除夕夜,周慧娟收到了王某打来的电话:“周法官,公司把钱都打过来啦,这下终于可以踏实过年了,真不知道该咋感谢您!”那一刻,窗外烟花绽放、灯火可亲,周慧娟再次深深体会到了自己工作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