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厚厚两摞火车票

  发布时间:2022-09-09 16:46:19


    2021年开春一上班,古稀老人老乔和老赵就在子女的陪伴下,给渑池县人民法院民一庭送来了一面锦旗,两位老人紧紧握着法官的手,近乎泣不成声:“维权十年,十年维权,在走不动之前给自己求一个公正,终于能安生过日子了。”

    这件事说起来话长,听我慢慢给你道来。

    老乔和老赵本是商丘市宁陵县同村老表,1970年,正值壮年的二人相约来到渑池找工作谋生,后分别被派到煤矿开采公司上班。虽然很辛苦,但稳定的工作收入和固定的社保待遇,让为了养家糊口而离乡打工的二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从此以后,每天上班倒班,倒也生活平静。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在煤矿工作最常见的事故,也先后落到老乔和老赵的身上,他们相继因矿难事故落下了终身残疾,原本平和安详的生活,被受伤致残的阴影所覆盖,经济上捉襟见肘、伤势也不见好转,在家无事的老赵逐渐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老乔怕老赵想不开,多次不辞辛苦回家开导老赵,两人惺惺相惜、相互扶持着过活,也终于等来了煤矿通知退休的日子。

    但是现实总是很无情,他们原以为退休之后就可以按部就班,享受待遇了,可是由于老乔和老赵常年在家,也不懂法律,他们的工伤赔偿事宜迟迟得不到解决,矿领导又是频频更换,两人的工伤资料也因时间太久存卷甚少。在与煤矿协商工伤赔偿和退休事宜的时间里,老乔和老赵寻遍了煤矿公司的领导,得到的都是缺乏资料、无法按原先承诺内容办理的答复。他们两人怎么也想不明白,工作的时候,以矿为家任劳任怨,还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为什么受了工伤、没有劳动能力后竟被这样对待?为了与煤矿公司沟通工伤赔偿和退休事宜,在2005年至2015年长达十年的时间里,老乔和老赵两个人频繁往返商丘、渑池两地,车票都积攒了厚厚两大摞,递出去的材料却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实在没有办法了,他们想到了法律,如今是法治社会,咱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为自己维权。就这样,老乔和老赵一纸诉状将煤矿公司起诉到法院,要求法院依法处理自己的工伤赔偿事宜。因为没有经验,第一次庭审,老赵和老乔认为,自己之前把相关资料已经交给了煤矿公司,就只带着自己的工伤认定证明来了,结果他们在向公司递交材料的时候没有留存备份和递交证明,本来信心满满的第一次起诉,最后以败诉终结,拿到判决书的老乔和老赵在家大病一场,这一病就是一年。

    2019年春天,老赵和老乔带着对法律的敬畏和信任,也带着自己的希望,来到了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信访接待大厅,两人将多年来积攒的厚厚一叠资料摊开,逐份解释给值班人员听。整整一天,从天亮说到天黑,负责接待的值班人员,没有因为二老的絮叨表现出任何的不耐烦,而是将二老的资料仔细整合、分类,发现二老背包里揉得皱巴巴的火车票时间,与二老提交工伤赔偿申请的时间相互吻合,对法律的敏感让他们忽然觉察到,完全可以通过火车票的张数和内容,证明二老常年持续性向煤矿公司主张工伤赔偿权的事实,这真是黑暗中看见了曙光。得知求诉有望,老乔和老赵连夜回到商丘老家,遍寻多年来往返商丘、渑池两地的火车票,这一寻,竞整理出整整两摞一拃厚的火车票,这两摞厚厚的火车票,就是老乔和老赵风雨十年维权路的真实记载。

    时间发展的当今,法院的立案审判工作早已进入了电子化时代,网上立案已经成为常态。再次来到渑池县人民法院的老乔和老赵,面对立案大厅的电脑,真真是傻了眼,年逾六旬的他们,按键手机还没有使唤明白,电脑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一个陌生的铁盒盒。正在他们手足无措的时候,立案庭值班的法官小许来到了他们面前,小许详细向二老讲解了网上立案的流程,以及需要的材料和个人隐私信息,征得二老同意,小许坐在电脑前将老乔和老赵的相关资料输入,很快就成功为他们注册了诉讼账号,并将诉状和证据材料悉数提交。因为准备充足、证据翔实,特别是两位老人那厚厚的两摞火车票,感动了煤矿公司出庭人员,第二次庭审就顺利多了。

    渑池法院民一庭在受案后,办案人员多次走访煤矿公司,了解乔、赵二人的劳动情况、工伤情况及工伤待遇享受情况。考虑到两位老人行动不便,承办法官就尽可能通过电话与他们沟通调解意见,如果确实需要两人到庭的庭审活动,承办人都会自费租车接送,尽可能减轻他们的诉讼负担。

    经过严谨的庭审调查和审判庭合议,老乔和老赵与煤矿公司的工伤赔偿纠纷,在2020年底迎来了最终生效判决。煤矿公司在民一庭的协调下,按时将老人的工伤赔偿款足额支付,两位古稀老人的维权历程,自此圆满结束。两位老人再也不用奔波在打官司的路途中了,如今,在民一庭的办公室,老赵和老乔送来的锦旗红艳艳的,那是法官对百姓的爱心,也是百姓对法官的谢意。

    在承办法官的工作日志里,有这样几句话,引人深思:相比较乔、赵二人的时代,匆匆半个世纪转瞬即过,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更新的速度在逐年成倍増长,已经老去的一辈人注定要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如何在无纸化诉讼模式这一新技术变化要求过程中,充分保障中老年诉讼当事人权利义务,成为我们办案工作新的挑战。法官的这些思索和努力,成为一股温暖的力量,在冷冰冰的法律条文里流动,“为人民服务”在这些细微的环节,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审判工作的需要,渑池法院民一庭就承办案件的线上送达、互联网庭审工作进行详细安排,制定了许多人性化的措施,互联网庭审得到有效开展,线上审结案件百余起,在已经开展满意度评价的诉讼模块,民一庭高质量的办案效率获得了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老乔和老赵送来的锦旗,是对民一庭审判工作的认可与赞誉,厚厚的两摞车票,是他们十年维权的艰辛。

    面对锦旗,我们在自豪的同时也需要反思。作为一名审判员,公正司法是我们的毕生追求和工作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必须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技术储备,不断完善、提升自我审判实务和技术操作能力。唯有这样,我们才能为每一位诉讼参与人的合法诉讼权利保驾护航。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