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换人生28年”一案是一起责任事故,是一个伦理悲剧。因为28年前的一次重大医疗管理事故,2个孩子的命运轨迹被改写,两个家庭陷入了无边的悲痛。随着法槌再次落下,法律层面的责任归属已经厘清,两个家庭都得到了相应的赔偿,公众也得以重新审视此次事件。
2020年2月17日,28岁的姚策被查出肝癌晚期,许女士决定“割肝救子”,却意外发现与儿子没有血缘关系,从而引爆错换真相。含辛茹苦养育了28年,突然发现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对于任何父母都是一种沉重的打击。尽管如此,在最初的“认亲”现场,两个家庭还是拍下了其乐融融的“全家福”。
许女士“割肝救子”的决定令人肃然起敬,两个家庭28年来对孩子的无私付出,同样充满了人间大爱。就在人们以为悲情故事能够迎来一个温情结局的时候,因为姚策的不幸离世,剧本再次被改写。裹挟在嘈杂的舆论场中,网络流言四起,情绪对抗不断升级,两个家庭的关系也令人扼腕叹息。
在此过程中,处于生育之情与养育之恩纠缠撕扯之中的郭威,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纠结和痛苦,生性温良的他始终尽力调和两边父母的关系。母慈子孝的人间大爱,不仅是两对悲情父母之间的粘合剂,也是支撑两个悲剧家庭坚毅前行的重要精神力量。
家庭大爱之外,此次事件也让人看到了司法大爱。为了还原真相,司法机关多方调查、详细取证,努力打捞那些支离破碎的历史细节,尽可能在法律框架内最大限度提供经济赔偿,以此来慰藉那些受到伤害的心灵,展现司法的正义与关怀。厘清情与法的界限,明确罪与罚的标准,确保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责任。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便形同虚设”。培养公众的法律信仰,不仅需要公众更加理性地面对热点案件,而且需要司法机构以更加严谨细致的工作,消除人情与法理之间的认知隔阂。每一个复杂的司法案件,都对应着心力交瘁的案件当事人。让司法归于司法,不要用情绪去消费流量,不要用流言去绑架道德、制造伤害,这是流量正义的基本要求,也是互联网时代应该具备的公共素养。
公平公正公开,温情暖情共情。法院秉公而断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希望两个受到伤害的家庭开启新的生活,希望类似的悲剧就此不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