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服务人民 永不褪色的承诺

  发布时间:2022-03-09 09:44:31


    3月8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向大会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要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价值追求,也是法治中国的目标指引,更是人民法院工作一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努力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司法工作才能符合民情、体现民意、赢得民心,司法事业才会呈现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民法“典”亮美好生活。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充分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植根社会生活的深厚土壤,切实将民法典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收获满满的法治获得感。例如审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居住权、人格权等一系列“第一案”,让群众感受到民法典就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就是日常生活的法律百科全书。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通过制定司法解释和司法政策、发布典型案例、加强法治宣传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在司法审判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法治轨道上明规则、破难题、扬正气、树新风,使司法审判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

    用心化解涉诉信访。涉诉信访案件化解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具体行动。加强涉诉信访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多元解纷服务,依法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提升案件处理效果。大力推进积案化解,为民解忧,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法治安邦,方有人民安居乐业。习近平法治思想高扬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旗帜,用法治维护人民权益、保障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凝聚起全体人民的法治信仰。我们要坚决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人民法院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司法为民宗旨,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平正义。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