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法院,年轻法官遇到心理问题,立案二庭副庭长李庆军总是能及时发现并帮助化解;案件当事人情绪极端时,李庆军总是耐心开导,努力解开当事双方心中的疙瘩。智慧和担当,是李庆军身上最显眼的一个标签。
李庆军助理王峰至今都清楚地记得,2013年,他从基层法院遴选进入省法院,初来乍到,面对案件多、案情复杂、专业知识欠缺等种种困难,感觉心理压力巨大,前路迷茫一片,甚至一度产生打退堂鼓回老家的念头。
有一次,他和李庆军参加培训班住一个房间,其间,李庆军耐心做他的思想工作,不厌其烦地开导他,鼓励他放下思想包袱,端正心态,虚心学习,逐渐化解了他心里的阴云,让他找到了自信。
法官助理王卫霞也是在李庆军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年轻法官。当问她为什么来省法院时,王卫霞回答说,人要有追求,李庆军当即勉励她,有人生追求固然很好,但还要经历很多磨炼,并有意栽培她,鼓励她。审签裁判文书时,李庆军总是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对任何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以至于王卫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送文书前都不知要看上多少次,以确保准确无误。正是在李庆军多方面的鼓励和帮助下,王卫霞进步明显,各项工作都有了很大提高。
黄爱玲法官讲述了一件让她难忘的事情。在她办理的一件再审案件中,有一个来自商丘的年轻人,为了争取父亲留下的一套房产,不顾母亲年迈,多次上访和母亲打官司。
有一次,这个年轻人又来到她办公室要求开庭审理,让她不可思议的是,对方居然怀抱着他已故父亲的骨灰盒。黄爱玲不觉气从中来,难以控制情绪,李庆军知道情况后告诉她:“不管来的是什么样的信访当事人,作为一名法官,都应该认真对待,认真履行法官的职责。”后来,他又详细了解了案情,从人情、法律等方面耐心细致地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最终,此案由她和李庭长到当事人所在地开庭。从下午3点多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多钟,她几次劝李庭长中间休庭休息休息,可他坚持着开到最后,还又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当事人的工作,最后,当事人和他母亲都很高兴,这个官司得到了温情的解决。“这不能不说,是李庭长热心的劝解和春风化雨般的用心融化了这对母子间的坚冰。”黄爱玲感慨道。
记者手记:
无论面对同事,还是案件当事人,李庆军都体现了自己的担当。与年轻同事相处时,李庆军善于发现他们心中的压力,并且帮助他们化解,在他们遇到工作难题时,李庆军也是不厌其烦地教会他们处理方法和技巧,一个个年轻的法官,在他的带领下快速成长。
在审理案件时,李庆军总会想法做好当事人的心理疏导,在繁重的工作任务下,也都耐心细致地审理好每一个案件,摒弃“结案了事”,追求“案结事了”,体现了一个法官的智慧与担当。他用自己的行为,让当事人见识了法律的无情,也感受了法律的温度。
日记摘录:
2012年2月22日
一上班,接待×××夫妇,两口在门口等了两天,非要拿相关手续。我告知同意进入再审,经劝解,同意回家,等候进入再审的手续。两口对我本人完全没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