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责权力拥有者、执行者,不惟属地管理是瞻,不让基层干部“躺枪”。公平、公正、精准问责,推动作风建设上新台阶。
“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就是原则上由事发地政府解决,事发地政府解决不了的,也可以由其上一级政府解决,下级政府不能将矛盾直接推给上级政府。“现在除了信访属地管理外,国土、环保等也搞属地管理……但乡镇并不具备相应的权力,一旦出了问题,我们就要担责。”这是江苏省无锡市一名乡长的苦衷。
原本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现在却成为“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基层干部本来就人少事多,压力山大、责任山大。而如今,上级部门又将诸多事都往基层干部身上推,责任都让基层干部来扛,更加重了基层干部的负担,让他们举步维艰。属地管理原本是本“好经”,却让一些“歪嘴和尚”给念歪了,成为一些部门和领导卸责的工具、推责的利器。
有的上级部门本是落实工作的主体,却自编自演出台一纸文件,摇身一变成为监督方,三天两头到基层督查督导,弄得基层干部无时间抓具体工作的落实,天天迎接检查,天天准备材料;有的上级部门权力在自己手里,本该自己去执法的事项,却非要基层干部去做,弄得基层干部无法推进工作,使相关工作悬空;有的上级部门,出了事就让基层干部担责,动不动就问责基层干部,而不考虑基层干部有无权力、有无能力、有无专业技术完成相关工作,一句“难道不是在你的辖区吗?”就让无数基层干部“躺枪”……凡此种种,基层干部成了被问责的“替罪羊”。
事实上,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权力在谁的手里,就该问责于谁,简单粗暴地让基层干部来顶罪的做法,是典型的官僚主义,是典型的不作为、不担当表现。属地管理不是一个箩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作为上级部门,应该因地制宜,该谁行使的权力,就该由谁来承担责任和后果,不能出成绩时往自己身上抹,出问题时往别人身上推。
当然,作为纪检部门,在问责的把握上要做到精准。要做到权责分明,不因一纸推卸责任的“霸王文件”就对该问责的不问责,要问责权力拥有者、执行者,不惟属地管理是瞻,不让基层干部“躺枪”。坚决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制度执行到底,公平、公正、精准问责,不断推动作风建设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