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我与执行,一份特殊情怀

  发布时间:2018-10-22 10:06:16


    1995年7月通过招干考试进入法院。刚开始,我被分到边远的人民法庭工作。唱着青春欢心的歌谣,踏着轻快稳重的步伐,我迈进了庄严神圣的法院大门,迎来了多年基层法庭实战审判经验的厚重积累……基层法庭除了审理民事案件外,也办理部分案件的执行。辗转各基层法庭工作20年后的2015年3月,我被任命为执行局局长,可以说,我一直在接触、见证着法院执行工作,与它有着不解之缘、有着一份特殊情怀……

   “执行难于上青天到全国编织执行网”

    虽然我多年在基层法庭工作,但对曾经的执行难我有着深刻的理解。那时的执行措施少之又少,有一句打油诗是这样形容的:查询通知手中拿,穿梭银行存款查,手拿拷子开破车,执结案少信访多。执行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填写银行查询单,车辆因条件限制购买的一般都是旧车,路上抛锚是长有的事,骑着自行车人工逐个去送。一件案件往往就有厚厚一叠的查询单,东奔西跑一天也只是去了四五家银行,而查询结果则需要一到两周才能取回。执行人员往往都是没文化的,脾气差的,声音大点能吓唬吓唬被执行人的,社会上常称执行是250部队。一年到头,能正儿八经执结的案件少之有少,大量的工作用来对付申请人不停的信访。

    前些年,我又对执行难有了进一步的感受:一是找寻被执行人难;二是查控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难;三是被执行人恶意逃避执行,导致执行难;四是被执行人无可控执行的财产或有相应的财产但执行难;五是申请执行人法律意识淡薄和部分申请执行人期望过高,造成一定程度执行难;六是执行措施强制威慑力不足。

    而如今,在中共中央统一领导下,在最高法院的统一部署下,在全社会力量的大力配合下,一个巨大的执行天网正在建成,失信被执行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破解执行难的浓厚氛围正在逐步形成,执行工作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最高院构建的“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可以查询到被执行人全国范围内的存款、车辆、证券、网络资金等15类20项信息,我院利用该系统目前共查询案件 7800多件、冻结存款15.6亿元,查询到车辆 2500多辆、证券1.2亿股、互联网银行存款1.1亿元,数据每天也都实时更新;最高院推出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通过各自的信息化工作、审批系统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自动比对、识别、限制和惩戒,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联合惩戒大格局,迫使其主动履行义务,从2015年1月至今,我院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12000人次,累计发布限制高消费令 8500人次,据统计,10%以上的失信被执行人因此而自动履行义务,或者与申请执行人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建立的网络司法拍卖系统,我院网络拍卖量2000余次,成交量1200多件,成交额1.5亿元,标的物成交率64%,溢价率35.4%,网络司法拍卖非常便捷,大到房地产、汽车,小到茶叶罐、日常用品,都能在网上拍卖,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灵宝法院执行工作之变与不变

    我担任执行局长后,再次切身感受到执行工作的变化。执行之变在于:一是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意见》,要求各联动单位主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人大在我院开展执行评议工作,我院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积极向人大常委会汇报工作,听取代表、委员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制定出改进政策,对一些典型、疑难、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主动邀请代表现场监督法院执行,开创了灵宝执行工作的新局面。二是主动与公安机关联手,制订执行联动机制建设暂行规定,充分运用公安机关大数据平台,破解人难找、车难寻的执行难题。执行联动办公室于2017年9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挂牌成立以来,通过公安数据平台掌握被执行人下落线索38个,并依据数据平台回馈信息将多名长期在外躲债的被执行人抓获归案。三是出台对被执行人采取拘留措施的有关规定,遵循拘留为常态,不拘留为例外的原则,加大打击力度。拘留期间,被执行人能全部履行义务并承认错误的,主管院长有权决定其是否提前解除拘留;部分履行义务与申请人达成和解协议的,必须经院长决定才可提前解除拘留。对于拘留后没有还款义向的被拘留人,搜集拒执线索移送公安机关追究被拘留人的刑事责任,给被拘留人施加压力。此规定实施以前,被执行人被拘留后仅有20%能够自觉履行义务,实施后,有80%被执行人迫于压力15日内通知家属履行义务。四是制定《财产保全工作暂行规定》,充分运用执行系统的联网查控功能,在向被告发放应诉通知书前及时冻结被告的财产。此制度实施以来,已通过查控系统冻结被保全人款项865余万元,倒逼50余件民事案件被告自动与原告达成和解协议。与灵宝电视台合作开办的《曝光台》栏目三年来先后播出节目54期,曝光失信被执行人4520人,共有514人自动履行还款义务,履行标的为2500万元。我院还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灵宝支公司签订了“执行无忧悬赏保险”服务合约,由申请人缴纳保险费,保险公司支付10倍举报奖励的方式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下落和财产线索进行悬赏。五是主动邀请河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跟踪拍摄,尤其是采取的强制措施拍摄成专题片,在电视台进行滚动播放,及时予以宣传。我院还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利用灵宝市的户外大屏对执行动态及时推送,并广泛曝光。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联系媒体记着、代表委员协助宣传执行。

    灵法执行之不变在于:一是我们每年都会开展集中执行活动,凌晨、午间、夜晚突击执行,仅2018年已组织大型集中执行活动24次,小型集中执行活动80余次,共对1000多人采取司法拘留措施,成效显著;二是我们执行干警不变的初心,坚信努力一定会有收获,执行难终究会迎来灿烂的春天。

    此外,为加大联合惩戒力度,全力化解涉执信访矛盾,我担任执行局长后,带领我的团队不断创新执行措施和方法,执行司法效能不断提高。

    2017年11月18日,在多方考证,不断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我们自主研发在全国率先上线“灵宝法院执行公开”微信小程序,初步实现了构建“阳光”法院的目标。近一年来,我们继续开拓思路,已将小程序升级为“灵宝微执行”,只要在手机微信小程序中输入“灵宝微执行”,即可搜索到小程序,实现在线立案、在线交费、人脸识别、网上办案、节点告知、执行互动等多种功能,完全实现了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功能,使我院执行信息化迈上新台阶。

    2018年8月28日,经考察,我们引入“执行天眼”系统,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执行工作全面结合、深度融合,成为找寻被执行人的一大利器。只要将被执行人的基本信息包括电话号码输入“执行天眼”系统,被执行人的位置信息立刻会显示出来。截至目前,我院已通过“执行天眼”系统成功对32人进行定位,并已成功抓获被执行人5人。“执行天眼”系统极大压缩了“老赖”逃避、规避执行的空间成功破解找人难题,提高了执行效率。

    失信人名单让惩戒措施走进“老赖”的日常生活,交通、住宿、贷款等处处受限的他们到法院哭着要交钱;拒不执行判决的“老赖”被送进看守所或监狱,法院的严厉打击让他们幡然悔悟;公告悬赏让社会大众成为“老赖”的监督者和揭发者,组成守护社会诚信的战线……从执行难到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时间见证着我们的共同努力,见证着社会各方力量的合力前行!

    申请执行人常常喜出望外,他们拿到案款时那热泪盈眶、满眼感激的神情让我更加确信,公平正义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执行工作随着时代的变迁正展现着更加神奇的效力,人民群众的权益正在得到更好的捍卫和维护。

    执行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将一如既往站在解决执行难的潮头,继续谱写司法之公正,创新社会之稳定,用一腔热血和一世情怀捍卫和维护一方平安,八方和谐,这是我能够做的,也一定会做得更好!

责任编辑:曹红歌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