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舌尖上的安全”始终牵动千家万户,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道德、诚信及政府的公信力,而且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命安全、生活质量、生命延续以及民族未来。
近年来,尽管食品安全事件难逃曝光,监管和处罚力度不断加大,食品安全态势总体向好,但食品安全事件仍常有发生。问题奶粉、地沟油、病死猪肉、非法疫苗等等,深深刺激着公众的神经,无疑,治理食品安全,犹如逆水行舟,须臾不可放松。
面对“舌尖上的民生”,过去五年,中国司法机关频出重拳,强力捍卫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根据最高检报告,检察机关过去五年起诉制售假药劣药、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6.3万人,是前五年的5.7倍。办理食品药品领域公益诉讼731件。最高法院的工作报告也指出,过去五年,人民法院加大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惩治力度,各级法院审结相关案件4.2万件,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和“舌尖上的安全”。
司法机关捍卫舌尖安全力度不断加强,绝对是抓得精准,回应民声,因为这些都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大事,关系健康中国建设,关系人民福祉。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只有真正把食品安全问题当成头等大事,“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打击制假售假行为,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永远无法卷土重来,才能让老百姓一步步接近“吃得放心”的目标。
但在司法机关为舌尖安全注入司法保障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同时构建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凝聚起维护食品安全的强大合力,筑牢食品药品安全屏障,打造舌尖上的安全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