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峰峰矿区委书记牛颖建最近成了网红。与新疆尉犁县的副县长何淼卖冬枣和甘肃景泰县周春材的卖枸杞类似,这位区委书记成为网红的原因也同为辖区老百姓“代言”有关——牛书记在微信里“好事不关注,专门找问题”。他不仅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把打理30多个微信群当成了分内的工作,还在网上直接与百姓打交道,小到帮一位家长解决孩子上学问题,大到制止一项“豆腐渣”工程,他都认真对待、积极解决。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开始“触网”,如积极回复省长书记留言板、做客论坛同网友互动。我们法院系统“两微”官方账号也早已遍地开花,一些爱思考、赶潮流的法院干部还开通了个人微博及微信公众号,主动直播庭审和抓捕“老赖”现场等。
诚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微信办公只是现实生活中领导干部听民声、察民情、想民事、解民忧的一种方式,还需要实地调研走访、专题会等的辅助,不宜被拔得过高;如果一个地区群众都养成了“有问题微信找领导”的习惯,也说明当地行政效率不甚给力。但是,这位区委书记敢“吃螃蟹”、敢于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做法,还是值得我们肯定和鼓励的。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如今几乎人人都有手机, “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已经到来,这就对法院的领导干部用好自媒体、走好互联网的群众路线、让自己的工作更接地气有生气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相较于一些政府部门,人民法院受社会关注程度更高,法院工作和法官的行为很容易就成为社会舆论尤其是网络媒体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相关舆情事件不仅易发多发,而且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如果我们还仅仅依靠听汇报、看材料、盯数据的方式来获取信息和决策,不了解新媒体传播规律,不会用好用活新媒体,在一些负面舆情爆发时则往往容易陷入尴尬境地。
作为一名基层法院领导干部,如何在新时期走好这网上的群众路线?笔者认为,需从以下三个字着手。
一要求“新”。要注重更新观念,扭转过去那种“‘触网’是年轻人的事情”“人过五十不学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抓结案就够了”的旧思想、旧观念。要积极主动拥抱新科技,了解新知识,开辟新思路,拓宽新眼界,活学活用网络新词语,了解新媒体运行和司法传播规律,提升自己的新媒体素养,掌握同网民在新媒体平台打交道的新技能。
二要求“实”。要注重沟通的实效,扭转“与网民的沟通是“花架子”,是上级安排的硬性任务,马虎应付就行”“让分管人员全权处理”“不问不理”的旧工作方法。要注重发扬“走转改”活动中“一头汗两腿泥”的精神,真正扑下身子,每天抽出一两个小时,带着问题,多思考、多研究,实实在在了解网民们对于法院工作的所思所想所盼,在负面舆情发生时敢管、会管,不再把网民的声音“关”在电脑外,主动分析原因,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对处理结果常“回头看”,真正扎实地走好群众路线。
三要求“坚”。要注重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对于互联网上一些知名学者和大V所谓“宪政”“三权分立”等观点,一些对诉讼结果不满的当事人及律师“路转黑粉”、肆意攻击、谩骂法官等行为的辨别力,时刻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头脑清醒和行动自觉。同时要注意牢记自己的法官身份,注意保持理性中立态度;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切忌头脑一热就随意评论转发,甚至一时兴起说些赌气和违反政策规定的错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这个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始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顺应时代潮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坎上,这种积极作为、敢于直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态度和诚意不分线上线下。我们要乘着“互联网+”时代的东风,做好“线上”同“线下”的有机结合,走好群众路线,让广大群众有更多“实打实”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