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办案路上

  发布时间:2016-09-05 11:21:08


    法庭上,每一次法槌的敲响最终都会出现一种不可复制的裁判结果,民事的要分出输赢,让公正还原事实与清白,刑事的会有人受到惩处,让正义为真相而伸张,但每一次结果的作出,都会震颤法官的心灵,警醒洗礼法官的法律人生。我和老张的故事便是如此,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四个年头,却仍然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

    老张曾经是我的一位当事人,今年已经60多岁。2002年春节前,老张和同村的老黄因在北京期间的一笔2万多元的货款发生纠纷,老张称货款已经按照老黄的安排交付给了收款人李某,而老黄则称根本没有见到这笔钱。

    村里人都知道他们两家的关系好,可谁也没有想到随着事情的发展,老张和老黄竟然为了这2万多元的货款出入撕破了脸。农村人爱面子,他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从村委会到司法所,尽管调解了无数次,可究竟谁是谁非,谁真谁假,也没有说出来个所以然来,一时间在周边村庄闹得沸沸扬扬,原本要好的两家邻居开始互不来往。更让老张没有想到的是,老黄又一纸诉状将其告到了法庭,不但要求支付2万多元的货款,而且还要求老张赔礼道歉,为自己恢复名誉。

    一天上午,垂头丧气的老张独自来到法庭,询问提供什么样的证据才能还自己清白。“明明已经收到了货款,乡里乡亲的非但不承认,还恶人先告状,如果打不赢这场官司,我们全家还有什么脸面在村里待下去。”听了老张的话,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老张的儿子刚定下婚事,如果真的输了这场官司,后果可想而知。我耐心的告诉他,打官司要靠证据,只有到北京找到李某,才能查清事情的真相。

    征得双方的同意,我便和庭里的同志按照双方提供的地址,赴北京去调查李某。没想到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老黄没想到为了这起小案件法官真的会去北京调查。

    已经收到李某转来货款的老黄,这个时候慌了神,法官一旦见到李某查清真相,自己势必名声扫地。老黄为了脸面,也只有霸王硬上弓,竟然让人冒充李某与我们见面,并否认收到货款的事实,而老张根本不认识这个人。通过核实身份,假李某终于道出了实情。为了彻底查清案情,我们又费尽周折找到了真正的李某,李某称收到了货款并与当天通过邮局汇给了老黄。李某的一席话让一直苦于找不到证据的老张彻底释怀。回到村里,老张逢人便说,是法官牺牲自己的辛苦还了自己清白。也就是从那时起,老张便和我成了朋友。

    其实,每一名法官都有自己难忘的办案历程,对于法官们来说,每一起案件又都是他们魂牵梦绕、牵肠挂肚、不离不弃的司法作品。如何运用法官的智慧与良知,精心雕刻好每一幅作品,并把他们永久封存在岁月、生活的记忆中,经得起时间和法律的检验,是每一名法官终生追求的梦想。就像“舌尖上的中国”描述口中的美食一样,法官办案过程中的风雨劳顿,之所以不觉得孤单,除了信仰、坚忍、勤劳,笔者认为与法官相濡以沫的,还有一路陪伴令人难以忘怀的“对自身职业无上尊崇”的司法“美味”。这种法律人内心特有的“美味”与法官们朝夕相处、如影相随,喜乐有分享,冷暖有相知,同量天地宽,共度日月长。

    法官们每天要面对林林总总的案件和当事人,对于法官们来说,认真审理好每一起案件,查清每一起案件事实,既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又是自己的法定职责。但对于老百姓来说,打官司却是无奈之举,也许他们一生当中只打这么一次官司,他们对走进法院的时间、天气、哪间办公室、法庭的摆设、法官的表情甚至无意间的几句对白,都会成为他们日后回忆无数遍的细节。哪怕是办案过程中法官的一个眼神、一个脸色、与当事人的对话甚至与旁听者的互动,都有可能让他们心情忐忑、心存疑虑。法官是司法的服务者,因为他们的态度、他们的公正公平之心,都会体现在一笑一颦、一问一答之间。

    办案路上,法官们用心坚守着法律信仰和法治追求,他们秉持公正,维护公平正义;他们履职尽责,敢于担当,遇到难题、挑战时,不回避,不退缩,甚至默默承受着委屈;法官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法治梦想,用常人不能的忍耐和智慧一直坚守,因为信仰和法治追求就是法官们心中的航标和灯塔,一次次指引着法官们在办案路上完成艰苦的旅途,用法官良知书写法律人性的光辉,因为生活中多了一些警示,就多了一盏指路的明灯。

    在我与老张十几年的交往中,我曾经不止一次的问老张:“如果你的案件我们没有查清事实,并判你败了诉,你还会与我交朋友吗?”老张说:“说实话刚开始我对你们能不能公正办案,是不信任的,但现在我会说,即便败了诉,我也会交你这个朋友,因为我亲眼看到了你们的努力,你们尽了心。”

责任编辑:赵艳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