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东戴河宰客”的消息又在网络朋友圈内疯传,相信这次“受伤害”的东戴河,可能是赚钱心切,宰客取“卵”,投机不成,反受其害。虽然宰客的人不一定是多数,但足以影响当地的声誉,给旅游景区带来灭顶之灾。正如该区管委会一位负责人所说:“一条鱼腥了一锅汤”。反观“宰客”事件,其中不泛有执法人员出现的身影,但是,不知出于何种原因,问题的处理并非众人所期望的那样,反而又引发了对执法人员公平公正的质疑,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看到消息之初,人们第一反应应该是:是否是真的宰客?又是如何宰客的?这即是常人关切的问题,也是执法机关认定事件真相的主要依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证据。双方发生争执又没有证据材料证明宰客事实,执法机关多数情况下只能从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的角度出发,劝解双方各让一步,息事宁人。这又让人们联想起了“地方保护”、“官商勾结”等一系列令人闪眼的关键词,进而又把矛头对准了监管者。
说到这,想起了今年初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海南团开放日上的一段讲话:去年关于海南旅游市场的投诉大幅减少,欺客宰客现象基本消失,背后的原因就是“重罚”。“你坑两千,我罚你十万,如果你再坑,我罚得更多,你敢欺客宰客,就让你倾家荡产。海南还将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规范旅游市场”。
顽疾需要猛药,相信海南省的做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宰客”、“砸车”、“扎车胎”等行为,实质上已经是违法犯罪行为,无论是敲诈勒索、寻衅滋事还是破坏公私财物,都是行为人在故意的情况下所为,其犯罪故意和主观恶意十分明显,理应受到法律的严惩,问题的关键是有没有证据。
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究竟应当如何作斗争,在方式方法上有很大的策略性。像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方式均是迫不得已才能为之,但收集主要证据却是在整个过程中都必不可少的。这也为执法人员认定事实保留了原始证据,同时对犯罪分子也有一定的震慑作用。
从使用器材和设备方面,一部手机就完全足已。即快捷方便,又客观真实,其证明效力十分明显。类似的器材和设备也很多,如行车记录仪、监控设备等,保留和保存这样的证据,对以后处理此类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这次“东戴河宰客”消息得以在朋友圈热传,也与保留的视频、图片配以文字说明,给人们造成巨大地视觉冲击有很大关系。当然,这也是最为直接的证据之一。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电子监控设备的广泛应用,对保存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证据提供了极大了方便,人们只要有保留证据的意识,及时将有用的证据固定下来,就足以对犯罪分子进行有效的打击。所以提醒各位,假如你的权利受到不法侵害,一定要保存好证据,决不给违法分子留下任何空间,这样才能保护好你和他人的权利不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