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强调,长征永远在路上。这次专程来这里,就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今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字字珠玑、铿锵有力、催人奋进,既是对革命先烈的缅怀,更是对历史使命的担当。
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1934年10月16日夜,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远征。这一支8.6万余人的红色大军从红土地到黄土地,从赣南、川北、豫东南、湘西到陕北,从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到爬雪山过草地,在那与死亡打交道的368天,翻越了18条山脉,渡过了24条河流,穿行11个省,突破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战斗380余次,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这支中国工农红军依靠坚强的意志与卓绝的智慧,频频化险为夷,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远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和将台堡会师。当九死一生的红军队伍在甘肃会宁紧紧拥抱时,他们的远征从此有了不朽的名字——长征。长征,就是一部用生命写就的慷慨壮歌,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副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是人类军事史上一个空前的奇迹,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壮举,是一座中国人民永世铭记的历史丰碑。它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实现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大转移。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千古绝唱,是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正如毛泽东同志的生动评价:“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精神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团体,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勇往直前,众志成城,百折不挠,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
纪念历史、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更好地开创未来。今天,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正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正值“十三五”开局之年。总书记劝诫国人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意义重大。
“中华民族积蓄的能量太久了,要爆发出来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当今,站在决胜全面小康的新征程上,虽然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目标,也更有能力、有信心实现这个历史目标。但应该看到,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正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非轻而易举就会来到。八十年前,我们在长征路上翻雪山、过草地;今天,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啃硬骨头、涉险滩,困难和挑战依然很大,其面临的艰难险阻远甚于当年的长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忘初心,继续走好新的长征路,就是要求我们从红色革命岁月中汲取前行力量,传承长征精神,接过历史接力棒,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气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不失时机地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砥砺前行,锲而不舍坚持、义无反顾向前,就一定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