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在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这翻话就是告诫全党,面向未来 面对挑战 要不忘初心,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坚持将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永远把人民群众作为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力量源泉。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经验,带领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
初心是本初的理想信念与承诺,是风雨不动的定力、是百折不摧的韧劲,是攻坚克难的底气、是开山拓路的力量。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也是建党立党的“初心”。我们党从风起云涌的土地革命到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从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西方封锁,从来势汹汹的苏东剧变到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我们党只所以能够坚如磐石,领导国家从落后走向进步,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苦难走向辉煌。关键是没有忘记初心,坚守公仆本色。在长达95年的时间里,始终对人民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良传统,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民族的利益置于最高位置,始终把民族复兴作为党的目标。也正因为于此,所以人民群众始终与党站在一起,这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力量源泉,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也是新时期我们不可忘记的重要历史经验。
初心是灵魂深处的承诺与坚守。有了初心,才能于乱云飞渡处保持从容,才能将万水千山视作等闲,才能花丛中过而片叶不沾。当今,有一些党员却刧丢掉了初心、忘记了传统,在他们眼中,坚守和忠诚似乎成了“犯傻”“固执”。于是乎,个别党员干部偏离了信仰的轨道,背弃了党和人民事业,有的意志衰退、理想信念动摇,工作上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耐不住清贫、守不住寂寞、经不起诱惑,沉溺于灯红酒绿,醉心于个人享乐,不惜为一己之私铤而走险,最终误入歧途,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实践证明,初心是党员干部的护身符,必须守一而终,以诚待之。当今,面对决胜“十三五”、全面建小康的光荣使命,我们每一个党员,不论党龄长短,不论职务高低,无论身处何地,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只有不忘初心、守住初心、坚持初心,永远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永远做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才能在市场浪潮中保持定力,在名利浮躁环境里保持坦然,干事创业才有激情、才有干劲、才有力量、才拥有辉煌,才能凝聚和汇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莫忘初心坚守公仆本色,心中要时刻装着人民。中国古代先贤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我们共产党人要有比古人更高的境界,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于初心、守住初心,始终以焦裕禄、杨善洲等先进典型为榜样,恪守和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难,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莫忘初心坚守公仆本色,对事业要充满激情。爱挑的担子不嫌沉。激情,是一种为了成就事业解放思想、不畏艰险、不怕失败,勇于争先、敢于创新的勇气。激情是一种积极向上,有所作为的思想意识。激情是奋斗的动力,带着激情去工作,就会自我加压,激发干劲,产生韧劲,获取动力。干事有激情,才会以满腔热情干事创业,杜绝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现象;才会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杜绝各种花架子、假大空。泰戈尔说:“热情,这是鼓满船帆的风。风有时会把船帆吹断,但没有风,帆船就不能航行。”激情是创新的源泉,满怀激情,就能激发潜在的创新灵感,迸发创新的火花和冲动,产生创新的思路和举措。激情是困难的克星,带着激情,遇到困难和问题,就会不怕难、不觉难,充满自信,想方设法攻坚克难。基层工作繁杂琐碎,平稳而无波浪,如果没有对工作的激情,就难以良好的状态来对待工作对待事业。普希金曾说:“我们要把心灵里的美丽的激情献给祖国。”党员干部只要把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把对党的责任、对群众的责任高悬心中,就能以只争朝夕的拼劲、理性的思维、饱满的激情、务实的态度,积极投身改革发展中去,带领群众攻坚克难、开拓前进。
莫忘初心坚守公仆本色,要当改革的促进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增进人民福祉的关键所在。只有坚持不懈推进改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老百姓创造更多的物质精神财富;只有坚持不懈推进改革,才能破除影响改善民生的体制障碍,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改革“红利”。在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的情形下,必然会触及更多深层次矛盾,必然会涉及利益关系深度调整,其复杂性和难度前所未有。在这个时候,作为党的一员更要勇敢地站出来,主动担起责任,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当好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的急先锋和促进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导向,把惠及民生、保障民利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着力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通过改革造福百姓。
莫忘初心坚守公仆本色,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就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按照人民的意愿并依靠人民的力量,坚持不懈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从根本上说,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要求和实践,反映着社会发展趋势,体现着社会发展规律。人民群众的意愿只能顺应、引导。任何决策、构想、意图,如果不能取得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同,就不具备实施的条件。如果违背人民群众的意愿,忽视人民群众的利益,就会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失去人民的支持,迟早要受到损失,甚至招致失败。当今的改革是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改革,既要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更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只有坚持人民在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和党的群众路线,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推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才能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当代中国改革的许多举措,就是由群众首创,党及时总结经验,然后在全局上推广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心系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当英雄来敬畏、当先生来请教、当主人来尊重、当亲人来对待。
莫忘初心坚守公仆本色,要全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当前,一些领域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一些损害群众利益案件时有发生。要以民生领域问题为重点,加强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救灾扶贫资金及政府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加大对农村医保、粮食直补、烟基工程建设等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和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征地拆迁、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城市管理等方面情况的监督检查,深入推进教育乱收费、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等纠风专项治理工作。同时,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对群众工作中不适应社情、党情、市情深刻变化的地方,认真加以解决。让社情民意真正成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