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开通微信后,家庭交流、同学交流、同事交流、朋友交流全被微信代替了,微信正在悄然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时时闲刷微信圈,最喜欢浏览:生命况味、人生格言、健康养生、诗词歌赋等内容,有欣赏,也有互动与共鸣。然而,关注到近期转发的图文,揭秘、解密、披露的桥段越来越热闹,久了,便觉出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异样感。阅览之余还觉出,其实疯转的是旧闻,揭秘的早被辟谣,披露的也漏洞百出,但无人分析、不论真假,对胃口、合需求便转发,在爆棚的信息中,每每读到人生短暂、年华易逝、造化幽深、及时行乐,以及诸多“不值得”之类,便隐约感觉到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伤害,因为它正在无形之中泄尽人们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当然,看待问题人人都有角度,角度不同结果迥异。拉斯金说过:正视事物的唯一方法,就是看它的全部。我们体悟到:长夏之后有严寒,青春逝去老来临,幸福生活也会时有不幸发生,人不能康健一生总是愉快而不遭打击,人生更不能躲避死亡。面对客观规律,古人看到的是: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不少人看到的是:能力有限、努力无限,生命有限、干事创业无限;贝多芬看到的是:噢!能把生命活上千百次该是多美!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而奥斯特洛夫斯基看到的却是: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然而,“微信软文”却只调侃、不认理,选择片面、消极的角度看世界,推祟安安静静活在当下,用心经营自个儿生活,不争、不抢、不亏,顺天应命,吃好、喝好、玩好、乐好,诸如此类的“心灵鸡汤”,极易走红且迎得不少喝彩。细品之下,多数如古魂回声,其意蕴早就曾经流行于封建士大夫阶层中的失意者群。当他们追求权势显赫的地位、奢侈的生活而不可得的时候,或者失去曾有过的地位和待遇的时候,便呤出“不如归去”“与世何求”的调子,“雅”了起来。然而,历史证明:这些正是飘至人生天宇的浓云,只是让人逃避现实。
罗曼.罗兰说过:要有光明,仅靠太阳的光线是不够的,必须有心灵之光。不驱散人生天宇的浓云,就不会显现人生之真谛。毛泽东主席常讲: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五千年文明无所畏惧地向前,人类历史证明,正是因为有了心灵之光,人类才赢得进取的人生,社会才进步到今天。在全民互联网时代,在诸多人生之谜面前,微信软文老调重弹,迷惑视听,把美好的生命,学习、生活、工作全看成“不值得”;总在提醒:小草的努力“不值得”、春蚕吐丝“不值得”、长成栋梁“不值得”、铺路石的奉献“不值得”、工蜂的勤奋“不值得”、工蚁的毅力“不值得”、耕牛的品格“不值得”、骏马的豪情“不值得”,甚至进一步否定进取的人生。 “不值得定律”受追捧,伪命题会使我们失却人生方向和动力,在波澜壮阔的人生大道上迈不开步履。忆起儿时往事,一群孩子们扑下池塘捉泥鳅,浑身也滚出个泥鳅样,但人人争先、兴高采烈。有聪明者立于岸边,一脸不宵地讥讽:小小池溏泥鳅几多,污垢其身而无所得,回去定会挨家长打骂,孰不知,孩子被劝不下水之后,失却的正是他的童贞,弄丢的正是他一生最值得珍惜的童年。
我们知晓,“不值得做的事情,也就不值得做好”,一本书被购买却不读,因占有而轻慢、而忽略,自信有时间读,翻阅此书便成了可紧可慢甚或可有可无的事情,书便被搁置。其实,任何事情必须现在做,否则人生便会被担搁。观念中如果存有“不值得热爱”“不值得付出”“不值得珍视”“不值得追索”“还有的是时间”---等意念,一旦蔓延开去,恐怕只能收获到一个“不值得人生”。
钱穆告诫青年:要认识你的时代,带领你的时代。如果什么都不在乎,我们还去孜孜以求人类解放、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增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干什么?我们发现:感伤颓唐的微信软文,正在充当腐蚀心灵、消磨斗志、涣散精神,麻醉灵魄的掮客,悄然地诱引着人们去涉那精神的邪路。
我始终相信:人生诸谜,虽然至今仍找不出标准答案,但是,我们总是无所畏惧地向前。能念书时你念书,能做事时你做事,能恋爱时你恋爱,一旦着手,就需认真。唱歌的时候尽情去唱;烧菜的时候用心去烧;阅读的时候分秒必争地去看书;修鞋的时候殚精竭虑地去修鞋——,只有这样,才会有一个值得的人生,这才是生命真谛。
生活常新,生存其间,大多数人难以对其有反思性认识,其实,有些事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却没人有这份闲情去捅它。日益聚集在一个个微信群里,同好间相互传递着知识和思想——爱、仁慈、宽容、感恩、慈悲、善良……越聚越多,越传越有共鸣,面对被共同认可的“求转发”、“正能量”等等微信软文,我却要面对众多修行者正言提醒:必须有所警惕,小心慢性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