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国家赔偿,彰显地是法治与责任

  发布时间:2016-03-15 15:09:13


    全国两会上,最高法和最高检的工作报告中,均提到了陈满,目前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已受理陈满申请国家赔偿案,网络舆论再次把这个案件的纠错和赔偿推到风口浪尖。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司法机关肩负着打击犯罪、惩治罪犯的职责。在浩如海洋的形形色色案件中,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对案件的认定和处理不可能件件是“铁案”,古往今来,再严格的司法程序也消除不了错案的出现。错案出现之后,能否正确对待,是解决问题、避免问题的关键所在。全国法院近年来下大力气纠正了一批错案,给了当事人和人民群众应有的交待。随着呼格案、浙江叔侄案、念斌案国家赔偿的先后落实,不仅让国人对冤假错案的公开、公正处理有了更理性地认识,更为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敲响了“警钟”。是的,只有万分谨慎处理每一起案件,才能更好地履行神圣职责,保障公平正义。

    在每一次纠错中,法院的态度是鲜明的,公开的,依法的,不管是什么时期的案件,只要有错,最高法院都会用强烈的担当和责任意识去尽快更正。陈满被宣告无罪、其申请国家赔偿又是一例。用公正、客观的态度正视问题,既是广大群众的期望,也是司法公开的要求。让广大群众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展示司法机关的态度和决心,无疑对消除误解和某些激愤情绪有更大帮助。勇于纠错、满足人民群众知情权会得到更多的支持,也是践行法治的基础。

    当然,如何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如何追责更为重要,建立健全纠错机制,有效地纠正错误,与建立和完善办案程序,有效地避免错误都是法治国家所必须具备的。法治建设一直在行进中,中国的法院也一直在努力中。

责任编辑:焦恒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