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进一步畅通诉求表达渠道 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发布时间:2016-03-09 15:10:23


    近年来,随着法律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在此过程中,信访成为不少人表达诉求的重要渠道。大量涉法涉诉信访的产生,则把法院置于复杂的社会矛盾与纠纷之中,甚至经常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特别是一些信访群众“信访不信法”,导致登门访、群体访、越级访时有发生,耗费了法院大量的人力和精力。

    笔者认为,除了事情本身的复杂性外,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不畅,导致案件不能有效处理,是造成涉法涉诉信访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法院和当事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当事人提出的信访事项得不到及时反馈,或者由于程序、地域等原因,当事人向上级法院申诉信访周期过长,这些因素很容易导致当事人失去信心和耐心,最终导致小事拖大、易事拖难。

    司法利民、司法便民是人民法院工作的主旨。如何更好地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各级法院都作出了不懈努力和非常有益的探索。特别是对于涉法涉诉信访,各级法院都十分重视并逐年加大处理力度,多年努力使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呈逐年下降趋势,不仅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树立了人民法院的司法权威。

    去年,商丘法院通过远程视频接访系统,让当事人与最高法院的法官“面对面对话”,笔者认为这就是对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

    当着一审法官的面,当事人通过视频平台向最高法院法官表达诉求,最高法院法官对其提交的书面材料进行审查,就其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就相关注意事项现场指导承办法院和法官。这种方式快速、便捷、现场感强,各方都能充分表达意见。更重要的是,远程视频接访极大地免去了奔波劳顿之苦,当事人对此非常满意。

    自2014年5月份最高法院开通远程视频接访系统,全国3300多家高、中、基层法院实现了与最高法院视频接访系统的互联互通。笔者认为,这对于推动未来的群众申诉信访模式转变,方便群众依法表达诉求,节约司法资源,有效做好案件矛盾化解和息诉服判,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法院远程视频接访系统的普及应用,随着诉求渠道的增多和拓宽,群众特别是申诉信访当事人会更加充分地感受到司法的阳光和公正,在其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道路上会有更多的获得感。

责任编辑:张凯甲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