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上午10点,天还下着小雨,刚刚结束一场庭审的永城市法院民一庭副庭长宋倩要随原告委托律师——安徽律诚律师事务所律师蔡保惠一起赶往永城市高庄镇神火工业园区神火发电厂调取一份证据,记者连忙申请一同前往。
“法院调取证据一般都很难。之所以今天我们要去调取证据,是因为原告无法顺利调取才申请我们法院帮忙的。”上车后,宋倩先给我打了“预防针”。从没跟着法官一起取证的我却沉浸在激动兴奋里,对这次取证过程充满期待。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神火发电厂。果然,如宋倩所料,取证工作并不顺利,长达4个多小时的解释、协商之后,宋倩和蔡保惠还是没能调出想要的证据。无奈,返程。
“唉,这一上午算是白忙活了。”临走前,宋倩小声地嘟囔了一句,但接下来又信心十足地对蔡保惠律师说:“你回去再和代理人商量下咋办,有什么需要法院帮忙的尽管说。”
“董记者,这和你想象中的调查取证一样吗?”路上,宋倩笑着问我。
“和我想象中的确实不一样……”我如实地回答。
“当初,我是怀着对法官这个职业最美好、最神圣的向往选择了法律专业。工作之后才发现,法官这个职业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光鲜亮丽,法官要面临很多繁重和琐碎的事情。”宋倩听完,我们相视而笑。
一路上聊天得知,宋倩所在的民一庭负责审理全市的经济合同类案件,案件数量多、难度大。作为民一庭的副庭长,宋倩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既要协助庭长工作,又要带领大家审理好每一起案件,晚上加班加点成为家常便饭。“去年,为了处理一件经济纠纷,光取证我跑去周口五六趟。”提起去年那次案件,她至今颇多感慨。
2014年,宗须东因为要投资盖房,和马某做起了黄沙等建筑物资交易,在交易过程中,马某向宗须东打了一张欠条,但没过多久,马某杳无音信。2015年10月,宗须东来到永城市法院起诉。宋倩接到这个案件后,立马意识到该案件牵扯到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处理不好会引发更大的社会矛盾。宋倩马上按照宗须东提供的地址找到马某的家——安徽省濉溪县,但被告知马某已经四五年都没回家,一直在周口做生意。在这种情况下,宋倩就立马跑到周口。在后来的一个月内,宋倩往返于周口和永城之间五六趟,终于通过一系列的沟通调解,促使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案件圆满得到解决。
“每一起案件都得做好,要把好事实关、证据关和法律关,既注重案件质量,又注重社会效果。”这是宋倩办案的座右铭,正是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使得她成了全永城法院青年法官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