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想着赶紧了事,俺闺女在您家受的委屈这点钱怎么够补偿。”
“俺儿媳妇打我骂我,种我的地不给我钱花,镇长去派出所都不顶事儿,我想让法官你帮我要钱。”
“你这人说话不讲理,我告诉你,我一分钱都不会给你,你别妄想了。”
一进入永城市法院酂城法庭的调解室内,我的注意力立即被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吸引:好几个人站在调解室内把在座的几个法官围得严严实实。原本正在给我介绍法庭基本情况的酂城法庭庭长朱建永见此状况,略带歉意地说:“不好意思董记者,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今天上午我们安排了7个开庭,外面有点凉,就让当事人都进来了……”我连忙表示没关系,经过前三天在其他基层法庭的“磨炼”,我早习惯了法庭的“门庭若市”。
“这是我们的副庭长邱恺,也是我们这儿的‘大拿’。”朱建永指着靠窗位子正在整理调解协议的年轻法官向我介绍。可惜他已经被当事人团团围住,只能一边透过人缝向我点头示意,一边询问当事人的基本信息。
据介绍,从上午8点开始,朱建永和邱恺就一直在接见当事人,到现在已成功调解6起纠纷。现在围着邱恺的这几个当事人,也已达成调解协议书,正在核对调解笔录。
“我们这儿有个造律台,西汉丞相萧何在这里研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来法庭里处理纠纷的法律服务者王庆坤对我讲起了酂城的历史,或许也是因为造律台的关系,酂城的老百姓法律意识都很强。“老百姓几乎没有打架斗殴的,有啥事儿都是依法解决,要么调解,要么诉讼。”对此,王庆坤颇感自豪。
“邱法官,她们给你钱了我们再给他拉东西,你可得记住啊!”笔录确认无误后,一直围着邱恺的年轻男子不放心似的一个劲儿给邱恺交代。“你能不能别三句两句离不开钱,我都按手印儿了,咋会不给你。”旁边的年轻女孩翻了翻白眼。眼看这俩人又要吵起来,邱恺赶忙站起来严肃地说:“现在调解协议已经达成,您俩就不要再争执了,你回家拿钱,他回家准备拉东西,这是我名片,有啥问题直接来找我。”
好容易打发走两个人,邱恺转头向我介绍情况,这俩人去年8月份闹离婚,男方要求退彩礼,女方要求退家具,中间一直没谈拢,闹到了法庭。今天早上8点开始,他和其他法官一起做对方工作,调解到现在总算和平解决。
我刚想问邱恺其他案件的情况,他却转向了另外几个当事人。“你们不同意调解是吧,那就开庭。”邱恺边说边松了口气拿起杯子往嘴边送。刚送到嘴边他放下杯子低头苦笑了一声:“忘了接水了。”原来,从早上到现在,一直被一波又一波的当事人“缠着”的他竟然忘了倒水。“走吧,开庭吧。”他拿起材料一溜风地走向审判室。路上,他的手机又响了,是一位当事人打来的。瞅着那个被他随手放在桌角的空杯子,我不禁想:今天一上午他是喝不到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