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纪律挺在前平安永相伴

  发布时间:2016-03-03 10:48:13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是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的前面,促使党员干部远离纪律和规矩红线,防止由“小错”酿成“大祸”,防止由违纪跌入犯罪深渊而追悔莫及。这既是党中央遏制腐败增量的有效途径,做好预防腐败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对党员干部的最大保护和爱护。

    “破法”必先“破纪”。党员干部沦为腐败分子,往往是从违反纪律、破坏规矩开始的。只有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在法律前面再筑牢一道道纪律的防火墙,才能从源头上阻断不正之风和腐败滋生的通道,防止有人大意失荆州,小错铸大错,避免违纪的人滑向腐败深渊。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和自由平安。而党员干部一旦违法犯罪被判刑入狱,就会失去政治生命,失去人身自由,失去平安,身陷绝境,导致灾难;同时也会给其家族和亲戚朋友带来耻辱,使家族几年甚至几十年抬不起头。严是爱、宽是害,不管不教害几代。其教训深刻,令人警醒。

    “纪挺在前”,表面看似组织上在不断给我们念“紧箍咒”,实际是为大家加固“护身符”,就是防止党员从拥有自由到失去自由、从同志变为违法犯罪分子,是对党员最大的关心爱护。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要摆正心态,正确看待对自己的“严”,把“严”看做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时时刻刻要牢记法律是底线,纪律是红线。底线不能破,红线不能撞,做守纪律、懂规矩、做表率。

    要真正让“纪挺在前”,必须自觉主动接受监督。任何没有监督的权力都会被滥用。法国社会学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文中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英国历史学家约翰·阿克顿曾揭示出这样一种政治规律:“绝对的权力将导致绝对的腐败。” 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摆正个人和组织、个人和群众的关系,充分认识监督的重要性、必要性,自觉接受民主监督认真对待,真正把监督当作一种爱护。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积极主动地接受各个方面的监督。在严格自律中享受自由,在恪守规矩中守住底线,真正做到有权不任性,用权必受监督。

    要真正让“纪挺在前”,党员领导要增强守纪律讲规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党员干部能够走上领导岗位,既离不开其个人的努力,更凝聚着党和国家的长期培养和心血。作为国家的栋梁,他们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巨大的职务权力,丰厚的报酬和福利,远大的前途和幸福的家庭。一旦把握不住自己,锒铛入狱,不仅自己身败名裂,大好前途瞬间化为乌有,也使家庭失去顶梁柱,甚至牵连妻子儿女,落得家破人亡的悲惨结局。因此,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到腐败的巨大危害,做到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不断提高党性修养,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恪尽职守、勤政为民,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要自觉用党纪党规的标尺进行衡量和“审查”,多想一想“合不合法”、“依不依规”,切实让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让依纪依法履责成为一种自觉,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筑牢防线,防止触碰纪律之“网”,翻越规矩之“墙”。

    要真正让“纪挺在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注重抓早抓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党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但腐败毁掉一个干部却非常容易。一个干部的毁掉,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组织的损失。而一个干部沦为腐败分子,成为“阶下囚”,大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如果在其出现轻微违纪行为时,对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了解,提个醒或严肃批评,使其意识到自己所作所为组织都已知道,让其在脸红心跳中有所惧怕;如果在其开始萌发腐败动机的时候,就有一种强有力的外在约束机制发挥作用,使其腐败动机不能化为腐败行为。这样,就有利于避免一个干部在违纪违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有利于避免一个干部站在被告席上痛哭流涕的忏悔。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一些领导干部难免会产生一些苗头性问题。要牢固树立“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思想,以对党对领导干部高度负责的精神,注重抓早抓小、及时“扯扯袖子、咬咬耳朵”,使党员干部“红红脸、出出汗”,心怀戒惧,行有所止,从而保证干部健康成长。相反,如果一味奉行好人主义,充当“好好先生”,对干部的缺点毛病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该提醒时不提醒、该教育时不教育、该批评时不批评、该查处时不查处,不仅害了干部本人,更贻误党的事业。

责任编辑:张凯甲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