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投毒案最终以林犯的伏法得以落幕。该案每一个处理结果,都会引发与其他案件不一样的喧嚣,有同情、有叹息、也有咒骂;有建议、有批评、也有反思。对于该案,笔者却要为之“三哭”。
“一哭”,为两条逝去的鲜活的生命;为无辜的受害者,也为罪当其罚的施害方。“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为素不相识的少女早逝而痛哭,余秋雨曾在《遥远的绝响》中评价:“阮籍的眼泪,不是为亲情而洒,不是为冤案而流,只是献给一具美好而又速逝的生命。”世上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而两位青年在含苞欲放的年岁里就凋零了,怎能不让人为之一哭?
“二哭”,为两个破碎的家庭;为失去独子的黄家父母,也为失去儿子的林家爸妈。为儿子的优秀和家庭的骄傲,黄洋父亲在下岗之后,仍拖老病之躯四处奔走为儿子筹备学费,可谓含辛茹苦;林犯之父守着几亩山地,以微薄收入供养孩子上学,也可谓历尽艰辛。两个父辈的苦累和两个家庭付出,本该换来孩子成长与回报,不想却被林犯一个“愚蠢”的举动毁于一旦。人已逝,家庭亦破碎,父辈要在痛苦中度过风烛残年,其状也悲,其情也哀,怎能不让人为之一哭?
“三哭”,为被撕裂的社会伤口,为增多的暴戾之气,为减少的与人为善。 “感谢当年同窗的不杀之恩”,曾因该案在网上流传,虽属调侃,却又折射出每个人心底的那丝恐惧、不安和对他人的提防。“别人打你,你一定要打回来”,不知何时,这句话在年轻的父母中流传并最终教给了自己的孩子。在这种教育理念下长大的孩子日后会怎样待人接物,是睚眦必报,还是与人为善?细思极恐,怎能不让人为之一哭?
为几句无伤大雅的玩笑便去投毒,眼见同窗在病床上痛苦呻吟仍无动于衷,这些在林犯口中的“愚蠢”的举动,让社会、家庭和个人都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林犯在供述多次提及“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行为不会败露,但殊不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些行为的背后,隐藏着其对生命的极大不尊重,包括他人的生命,也包括自己的生命;也隐藏着其对法律的极度不尊重,包括国法,也包括宽泛的天理人情。
就个人而言,为使生命夏花般绚烂,为使家人笑靥如花,无需悲天悯人,只需内心敬畏。发自内心地敬畏生命,敬畏法律,不以自我为中心,不以侥幸为屏障。从国家层面来说,刑法的主要功能是惩戒,犯错就要受到惩罚,小错小罚,大错大罚,罚当其罪;只有用霹雳手段,方能显菩萨心肠。
尘自然归尘,土亦自然归土。让我们珍惜和把握所有的美好,敬畏生命,敬畏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