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一纸和解协议 挽救两个家庭

  发布时间:2015-12-10 11:14:32


    刑事和解制度设立的宗旨,在于帮助被害人及时、充分的获得赔偿,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降低司法成本,契合恢复性司法的国际潮流。通过在交通肇事案件中的大量实践,我们着实体会到,该制度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案件质量的“双赢”。

    被告人李某是一个大学毕业不到两年,刚刚当上父亲的一个年轻小伙子。并不富裕的家庭在他买房、娶妻、生子之后,已经是负债累累。面对巨额的赔偿数字,妻子选择了整日哭泣,他则选择了沉默。被害人张某则是一位正值中年的家庭妇女,原本肩负着“上有老下又有小”的重担,却不幸在李某交通肇事案中去世,留下孤独的丈夫、年迈的父母和年仅12岁的女儿。丈夫侯某既不能接受这样的打击,也气愤于被告人一家消极拖延的态度,赔偿数目上迟迟不肯让步,双方意见悬殊过大,陷入了和解僵局。

    承办法官聂晓静首先用矛盾分析方法理清了该案与其他同类案件的共性特征和该案自身的特性,她认为:尽管本案调解难度较大,但被告人李某还很年轻,对其偿还能力应该持乐观态度,而且家里还有个尚在襁褓之中的孩子需要照顾,其争取从宽处理的意愿应该比较强烈,另一方面被害人家属侯某虽然不满之情溢于言表,但通过几次询问,特别是他提到被告人李某时说到“他跟我儿子同年生的,我也并不是希望他坐牢…”感觉他应该也是个通情达理之人。于是围绕这几点可能性,结合多年来同类案件不同选择导致不同结果的经验,推心置腹的进行了十几次的调解,一步步将被告人家属的思想做通,愿意四处筹钱,并重新给出了较为合理的赔偿数额,主动向侯某恳请原谅,被告人家属也从中看到了丝丝诚意,开始让步,直到最后完全相信聂法官,让她替自己做主……和解协议终于达成,兑现赔偿金的那天,看到李某的妻子与侯某的儿媳在一起交流育儿经验,聂法官欣慰的笑了。被告人李某因为和解成功并取得谅解,量刑上得到了从宽处理,被害人家属侯某在僵持了数月之后终于获得了较为满意的赔偿金和对方的赔礼道歉,内心也充满了慰藉。那天是冬至,双方都争着邀请聂法官一起吃饺子表示感谢。聂法官一如既往的谢绝了。

    一纸和解协议书,挽救了两个家庭。“作为法官,我们很乐意用我们的努力去促成并见证这样的局面。”这是聂法官说的,相信也是所有法官的心声。

责任编辑:曹红歌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