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时间都去哪了

  发布时间:2015-11-02 17:14:37


    李法官是卫东法院民一庭的一名普通干警,今天是无数个工作日中的普通一天。

    清晨六点,闹钟铃响,条件反射般,他立马翻身起床,开始准备给孩子做早餐。等孩子起床,陪着孩子吃完了早饭,七点钟他会送孩子去上学——这是一天中,难得的能够陪伴着孩子的时光。

    七点半,孩子已经送到学校,他开始步行去到单位上班。没有时间来锻炼身体,上下班的路程就被充分利用起来,这也是身边好多同事都采用的锻炼法宝。

    八点十分,点名完毕,他的办公室门前已经聚集了好几位等候的人。这时候的办公室已经是打扫完毕,电脑也已经开机,开水已经烧上,这些都是点名前的小程序,却也似乎是进行了精细编程,每日如此,少有变动。此刻,就连办公室都备足了精神,要开始一天的工作。

    二十分钟的时间,他接待了这几位赶早的人们。这是前两天刚来领了文书,回去细看了文书后有些问题想要了解的人们。他引导着他们述说重点问题,耐心解答事实与法律的考量。

    八点三十分,庭审的时间即将开始,解答工作也基本完美结束——这是练足了时间精准控制的功夫。他抓起法袍,抱着卷宗,急匆匆要赶去审判庭开始今天的庭审工作,“你们回去再看看,如果还有疑问,再来找我”,伴随着这诚恳的又带歉意的声音,人是已经不见了踪影。或许你会说我刚刚碰到了李法官,可是谁又知道他此刻在哪里呢,在高效的追求里,练就的还有这了得的腿上功夫。

    十点三十分,二个小时的庭审工作终于结束。从审判庭回到办公室,刚刚开完庭的当事人、当事人亲友也浩浩荡荡跟着他开进了办公室。趁热打铁,趁着刚开完庭的热乎劲,对这种家庭矛盾纠纷,他自是要做足调解工作,希望能尽力化解矛盾,维持住可贵的亲情。间杂着来领传票的,来上诉的,调解工作在嘈杂的人声中进行。他却是习惯了每日如此的吵闹,按部就班,不急不恼。在将要接近中午的时候,经过几番较量、沟通,案件双方终是达成了一致意见。为了巩固调解的成果,更为了方便当事人,李法官又迅速地开始了制作文书,签印、发放的工作。

    虽然一切处理完毕已经快要十二点过半,李法官还是谢绝了当事人一起吃饭的好意,匆匆往家赶。无论如何中午是要好好休息一下,下午还有满满的工作。

    这样的下午很难得,没有安排庭审,也没有会议通知,可以静下心来好好把堆积起来的文书写一写。这一坐下来就是三个多小时,中间也不断有当事人来反映各种各样的情况,他建立起来的思路清晰又模糊,模糊又清晰,他就游走在各种事务的处理与文书制作之间。六点下班的时间已过,院里逐渐安静下来,他才觉得“好”时光来了,他今天终于可以给这个比较疑难复杂的案件拟出文书来。七点多钟时候,李法官很轻松地夹着一本卷宗走在了回家的路上,那压在他心上的大石头终于搬掉了,他要愉悦地开始着手新分案件的准备工作了。

    这就是李法官的一天,卫东法院一名普通干警的一天,想来更是无数法院干警的一天。时间都去哪了?是在一个个案件当事人的接待里,在一起起案件的审理中;在苦口婆心的劝导里,在辨法析理的教育中;在送达的道路上,在保全的路途中;在事实与法律的思虑里,在文书制作的字斟句酌中。

    从风雨无阻的清晨到加班写文书的夜晚,从繁忙的年初到化积案毫不停歇的年终,从初毕业刚工作时书生意气的少年到知识经验逐渐充足的“老”法官,法院人,法官们,他们的时间都去哪了?他们的青春去哪了?他们的人生去哪了?——满脑子都是当事人哭了笑了,满脑子都是胸前的法徽、背后的天平——他们一生心血都在司法为民的事业中,都在忠诚担当的践行里,却又都在一个个普通平常的“李”法官的一天里。

责任编辑:曹红歌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