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法官,我常常会想,如何成为一名好法官。开始总以为把案件办好就是一名好法官,可是经历了一次办案时一个生病的孩子事件之后,渐渐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好法官,仅仅把案件办好还远远不够,有时法律之外的一点关爱比办案本身更重要。
那是四年前我审理的一起离婚案件,王丽(化名)是被告,他和丈夫结婚已经八年,接连生了三个女孩儿,最大的一个才七岁,自从她生了第一个女儿开始,由于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丈夫开始对她冷淡起来,丈夫是家里的单传,公公婆婆也常常对着她指桑骂槐,随着第二个、第三个女儿的降生,丈夫一家人开始对她彻底的绝望,感情也一点一点地耗尽,她也想到过离婚,可是想到孩子的将来,她总是忍了又忍,谁知不久丈夫却提出了离婚。我们在给他们做调解工作时她就说,她不怕离婚,就是一直担心三个孩子,他们都还小,这个时候就失去父爱或者母爱,肯定会给他们的心灵带来阴影,再说离了婚,她自己不可能照顾完三个孩子,如果把孩子留给丈夫又担心公公婆婆对孩子不好。
考虑到他们的情况,作为承办法官的我,不知道和庭长给他们调解过多少次,可是她的丈夫始终不放弃离婚的念头,在他向法庭第三次提出离婚的时候,我已经感觉到他们的婚姻已经走到尽头,最后的结果令我们都很意外,他和丈夫达成了协议,三个女儿她自己全部抚养,丈夫每个月出抚养费,当我给她送达调解书的那一刻,心中有一种莫名的难受,我不知道一个单亲母亲独自带着三个孩子该如何生活,我们决定把她最为定点回访的对象,希望能够尽力帮助她度过难关。
大概是王丽离婚后一个月后的一天,我和庭长下乡送达一些开庭材料,顺便想看一下王丽生活的情况,可是她已经离开了原来的家,问了几个人也都没说清她的具体住址。当我们路过一个村庄的时候,我感觉一个在门口洗衣服的背影特别像王丽,就停下来决定确认一下,原来真的是她,离婚后她带着孩子来到哥哥安排的两间好久没住人的老房子里,因为哥哥家的三个孩子也需要人带,母亲只能偶尔过来帮她一下。
看到我们的到来,王丽故作坚强地把我们让进屋里,屋里算不上干净,一些东西很凌乱地摆放着,她的最小的女儿正在床上熟睡,大女儿前几天被安排在村里的小学读书,二女儿趴在床边似睡非睡却又一直小声啜泣着,明显是生病的样子。“她今天一起床就一直哭,像是在发烧……”王丽一句急切的话语证实了我的感觉。
“为啥不给孩子看医生呢?”我急切地问道。
“一会儿我母亲来了就去,我……”王丽欲言又止。可以想象,一个没有收入独自带着三个孩子生活的单身母亲是何等艰辛。我什么都没说,让王丽抱着小女儿和我们一起把生病的孩子送到了附近的诊所,还好,孩子只是受了凉有点发烧,医生说打上两针吃点药就会好,因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想帮王丽付了钱准备离开,可王丽硬是把我推到了一边,结果她摸遍身上的衣兜也就掏出五元钱,庭长立即掏出自己的钱给了医生,我也随即拿出一百元钱给了医生,说是替王丽预存的医药费,又向医生交代了一些情况,让医生有啥情况及时和我们联系,一定不要让王丽为此事为难。两天后我就收到那个医生打来的电话,说是孩子已经康复,剩余的钱会备作后用,听到这个消息后我有一种说不出轻松感。经过我们的努力,王丽的前夫也开始按时支付三个孩子的抚养费,并且愿意多帮帮王丽。
后来我们又回访过王丽几次,她仿佛已经适应了那种生活,脸上应经没有了开始时那种无助的沮丧和绝望的憔悴。三个孩子也常在院子里蹦蹦跳跳地玩耍。
每每想起这件事,我心中无形中会升腾起一种自豪感和神圣感。它不仅使我感受到了奉献之后的温暖,也使我深刻地明白,作为一名法官,不仅仅是坐堂办案、定纷止争,还可以将爱心融合到审判过程的每一瞬间,真正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维护司法的正义,传递司法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