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基层法官心理压力与调适

  发布时间:2014-05-23 09:41:43


    法官从事的是坚持公平正义的神圣职业,法官的心态如何,将会对司法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在现实社会中,作为肩负裁判是非曲直、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使命的法官不可能超脱于普通人之上,也会回归凡人的本性,有生活的压力,有职业的竞争,也有人际的困惑。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社会和经济急剧转型,急剧上升的受案数量和严格的职业规范给法官带来了更多普通人体会不到的精神与心理压力,使得他们同样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甚至比普通人更为严重。因此,关注法官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全国法院系统特别是基层法院的一件大事。

    法官的压力主要来自办案、内部考核、案件被发回、改判和信访、新闻媒体、职务晋升、人情关系等。工作压力大、社会评价低,使得一些法官成了心理上的弱势群体。基层法院的法官则更是水深火热,他们调侃自己是“最低法院的最低法官”。这些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得基层法院的法官们存在着焦虑、厌战、失衡、逃避等负面心理。这些心理已经严重影响干警的思想,对审判工作带来不少消极作用。

    积极的心态使法官个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人格,法官也会以积极的精神风貌和高昂的工作热情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消极的法官心态不仅影响法官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热情,而且影响整体法官队伍的稳定和形象。所以,搞好法官的心理调适,使之始终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十分重要和紧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逐步在全社会树立法官职业荣誉感和尊严感。法官职业荣耀感是再多的金钱也换不来的。法官要为自己能在法院工作而骄傲,才能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完善自己,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性。其次是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法院文化。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院,从严治警、从优待警” 的治院思想。法院应该创造条件,积极组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让法官有展示才华、能力的舞台和增强自信的机会,使法官之间有相互协作、互相倾诉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法官时时绷紧的弦得到适当放松的机会,引导法官强健身心、享受生活。必要的时候加强法官队伍的心理疏导,积极开展心理咨询,聘请心理专家,举办心理讲座。

    心态是一个人精神状态的真实反映,只要有良好的心态,多看看事物好的一面,相信坏事也能变成好事,才能每天保持饱满的热情。要学会调整心态,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迷失自己。

责任编辑:赵艳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