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处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式地升学读书,匆匆忙忙地恋爱结婚,紧锣密鼓地成家立业,在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大环境下,我们能否抽出早晨一刻钟的时间,享用一顿营养丰富的早餐,补充足够的能量,精气十足地开始新一天地“战斗”?不会再遭遇干净整齐的工装上沾有油渍的尴尬,不必再承受享用美食时同乘人不解或鄙夷的目光,也不需再面对“地铁上该不该饮食”的争议,早起一刻钟,紧张凌乱的交通生活就可以变得从容而美好。
网络上关于“地铁上该不该饮食”的争议一直在继续着,有人提到了“地铁应该有包容食者的胸怀”,诚然,文明不仅表现在科技的进步、文化的发展上,更体现在面对弱势群体不得已而为之的不文明行为时,所秉持的态度和展现的胸襟上。而在赞成者中呼吁最强烈的是上班族,无车无房、刺手空拳闯事业的年轻人的确不易,工作生活上已然受尽了委屈和辛酸,而如今吃一碗热干面、提一个煎饼果子以勉强填饱肚子都要受到“文明人”的指责,这着实有点说不过去,甚至笔者都生出了点惺惺相惜的感觉。但是工作真的将上班族所有的时间都侵蚀殆尽了么?分秒必争到晨间的一刻钟也挤不出来了么?显然不是。早起一刻钟,可以喝杯牛奶吃片面包,可以喝杯豆浆吃个汉堡,还可以喝碗豆腐脑吃几个水煎包……区区一刻钟,不能补足八小时睡眠,不能完成一份调研报告,也不能创造一个新的销售额,却是实实在在、充充裕裕地可以让工作的人享用一顿不匆忙、不奔走、不在路上的早餐,既是一刻钟可以解决的问题,就实在没有必要提高到文明标准的变迁、自由包容精神的永恒及共权利、私权利的博弈上来。简单的问题不能复杂化,就事论事,解决问题,有的放矢,太多的考量和顾虑反而让我们走弯路,不能把对真理的争论落实到对实践的指导上来。
当然,这个问题也不能一刀切,相较因为嗜睡而无暇吃早饭的上班人员,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患者、老人、小孩、孕妇等才是我们真正应该给予特殊照顾和特殊关怀的弱势群体,“地铁应该禁食”的规则中也该含有一个“但书条款”,允许孕妇、病人等在地铁上进食,社会大众有义务以更广阔的胸襟包容这种行为,对待弱者更加宽容,这是文明的应有之义。至于年轻健康、拼搏向上的上班族,我们就牺牲他们一点睡眠时间,来保障地铁上其他乘客公共交通空间的安全、整洁、无异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