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通篇不离改革。改革成为贯穿报告的一条主线。改革的目的,就是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分释放,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好日子。民之所望,改革所向。报告中,所涉及医疗、教育、住房、就业、户籍、社保、收入分配等“改革”,都是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沿着报告中描绘的“改革路线图”将之推向纵深,百姓会分享到更多的改革“红利”。
改革既然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那么改革不仅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事,更是全体人民的事。为此,我们对于改革,不能仅仅是有兴趣、有期待,更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改革。但现实中有些人并没有把自己当成改革事业的主人,他们认为改革是“上面”的事,是领导的事,与己无关。因而缺乏必要的热情和参与意识,满足于当旁观者。实践证明,不搞改革不行,搞改革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也不行。倘若我们只安于当改革这台戏的观众,而不进入角色,只是在台下看戏,最多看到热闹处拍几下巴掌叫几声好,更有甚者,在看到不满足自己口味的内容时吹口哨,喝倒彩,那么,这台戏恐怕不太好演,甚至可能把戏给演砸了。习近平同志强调,深化改革,必须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对改革的主导者而言,就是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对终将收益的广大民众来说,就是要有众志成城的信念和尽心出力的担当。
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需要的是每一个人的行动。但要调动群众投身改革的积极性,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就必须正确对待群众,热情支持群众参与改革,努力创造一种鼓励实干、支持创新的良好环境。如果领导者认为群众“人微言轻”,群众的改革热情就难以迸发;虽然也让群众登台,却只让他们跑“龙套”,不让他们唱主角,单凭领导者唱“独角戏”,搞“独唱”演出,纵然使尽浑身解数,改革这台戏怕也曲高和寡、冷冷清清。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在改革舞台上的指挥水平,讲究指挥艺术,爱护致力于改革的创新者,对群众提出的正确的、合理的意见要吸收;对不太正确、不尽合理的意见,也要取其精华;即使不妥当的意见,也要冷静分析,耐心解释,积极引导。唯其广大群众在改革中有用武之地,改革的大业才能步步深入,才有巨大的源动力,改革舞台上的“大合唱”也才能气势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