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年味和人情味

  发布时间:2014-01-14 08:41:16


    转眼间,旧的一年已经远去,新的一年翩翩来到眼前,年关将至,思绪莫名,这年味,不知为何,却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淡薄了,有些不明白这是因为社会的发展,还是因为人情味的淡薄才导致的。

    中国人过年,是讲究气氛和味道的,而传承下来的年味,也是跟人情味相连接的。在幼时的记忆里,腊月是神奇的一个月,这个月会像魔术师一样,把小孩子想要的、想吃的、想穿的、想玩的通通变出来,其实说变有些牵强,但在小孩子的眼中,无疑是这般的。

    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但这并不妨碍童年的自己有着太多的乐趣,尤其是过了腊月二十八贴过春联后,和邻居家的小孩子到处跑着读春联,寒假作业早就扔到了一边,那春联的喜庆色彩让自己从心底升起喜悦,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时候已经放了年假,不用每天被父母催促着早起,如果再有响个不停的鞭炮声,便越发的年味十足了。

    年味越浓,人情味便越浓,过年了,家家焕然一新,平时关系好的,不好的,过年的时候见到,都要说一声新年好。除夕夜,一家人守在电视机旁,看着春晚,磕着瓜子,准备好香烛鞭炮,便开始守夜了,不时的,一家人会被春晚逗的哈哈大笑,等春晚结束,鞭炮声一响便意味着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人们总有太多的期盼和愿望。

    大年初一大清早,便要早早起床,除了老人外,举家出动,开始走亲访友,穿过大街小巷,见面第一句话都是过年好,有时候还会端着饺子给邻居送,然后邻居再把他的饺子盛回来,迎来送往,图的就是喜庆,要的就是热闹。

    家中也是不断的迎来拜年的人,每个人看上去都喜气洋洋的,不管是被新年气味衬托,还是被别人感染,逢这时候,我便和二伯家的表弟,买枪买炮,准备充足,在跟着大人串街拜年的时候,尽情闹个够,这时候有个好处,就是没人说你,如果是平常,大人早就板着脸训斥起来,可是过年的时候,平时不论多么严厉的长辈,也会一脸慈祥的给糖和压岁钱。

    如果说年是文化传承,年味是传承中的灵魂,那人情味便是中间的纽带,辞旧迎新,其实是代表了无数人的心愿,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团团圆圆,亲人朋友之间和和睦睦,这些心愿平时就有,只是到了过年时,便会像点燃的鞭炮一般,激烈的爆发出来。

    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活越来越富裕了,物质上满足了,精神上却开始贫乏,这或许是年味越来越淡的原因,人都在开始麻木,只是这种麻木,到过年之时便会复苏,或多或少的想到小时候又或是过去过年时的喜悦和激动,平添了些许惆怅,而人情味,也在这种不断的麻木中慢慢的稀薄起来。

    其实,年味的浓与淡,氛围是否温馨,完全取决于心灵上是否满足和人情味的浓淡,要知道,精神上的财富远远胜于物质上的,旧年刚去,新年又来,总会有一天,这新年又变成旧年,重要的,是常常扫拭心灵,莫让心灵失去了原本的色彩,莫让麻木继续,否则人情味越淡,年味便也就越来越淡了。

--

责任编辑:赵艳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