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凯旋法庭:为基层治理注入法治动能

发布时间:2025-10-17 18:12:25


睢阳区人民法院凯旋人民法庭现有审判团队4个,其中员额法官4人,法官助理3人,聘任制书记员12人,法警1人,共计20名干警,辖区范围覆盖睢阳区古城和东方两个办事处,辖区面积9.68平方公里,辖区人口21万人。法庭主要审理古城、东方两个办事处的民事案件并负责睢阳区境内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纠纷、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保险合同纠纷等案件的专业审判。

2023年凯旋法庭被商丘市政法委授予“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荣记集体二等功。2024年8月7日人民法院报以《“如我在诉”巧解母子心结》深入报道凯旋法庭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助力基层矛盾化解相关事迹。

一、探索物业纠纷化解新模式

基层法庭是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为推动物业纠纷多元化解、高效化解、源头化解,凯旋法庭在院党组的领导下,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多措并举,探索打造双层过滤、多方协同、多元共治解纷新模式,先后成立物业纠纷调解工作站和物业纠纷调解中心,进一步激发多元解纷活力,壮大多元解纷力量,助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取得新进展、收获新成效。

为取得良好的审理效果,法庭推行“示范诉讼+类案指引”机制,把审判庭搬进案涉小区,对同一小区出现的多起物业纠纷择一判之,再“以点带面”引导同系列纠纷批量化解,有效实现“审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2024年10月,“示范诉讼+类案指引”机制的推行,促使睢阳区新城办事处某小区物237起该类物业纠纷在诉前得以一揽子化解。

小法庭彰显基层治理大作用。在积极探索实践下,凯旋法庭2024年物业纠纷案件受理量同比下降38.49%,案件办理工作获得当事人认可,工作经验被省委政法委微信官方公众号“中原盾”直播推广,吸引市内外近20家法院干警参观学习。

二、“政协+法庭”多元解纷显成效

为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凯旋法庭推出“政协+法院”调解新机制,打造覆盖全区的政协联络室和“有事好商量平台”,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区政协选派36名委员进驻全区7个人民法庭,鼓励委员发挥行业优势,共同参与调解,成功将大量矛盾化解在源头、消弭在萌芽状态,显著减少了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增量,实现了司法资源的集约高效配置。

在调解工作中,“法官+委员”合力调解、优势互补,形成“1+1>2”的倍增效应,推动矛盾实质性化解。36名政协委员近三年来参与调解案件2079件,调解成功1600件,生动实践并有力彰显了“政协+法院”创新模式在切实减轻群众诉累、显著提升解纷效能、有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强大生命力。

凯旋法庭共进驻5名政协委员,其中谢丽委员把法院家事审判功能和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功能有机结合,建立保护妇女儿童权益长效机制,累计调解案件700余件,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妇女儿童维权工作先进个人”。

三、打好劳动争议纠纷化解“组合拳”

劳动纠纷关系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是民生保障的“晴雨表”。近年来,凯旋法庭以专业化建设、精细化审理、联动化解纷为原则,助推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抓好专业化建设。组建由2名资深法官领航指导、4名经验丰富的调解员深度参与、6名书记员协同配合的专门的劳动争议审判团队,精准快速化解劳动争议,全力营造和谐有序的劳动关系。

推动精细化审理。全链条优化劳动争议案件办理流程,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安排专职调解员,开展先行调解,实行“简案速裁、繁案精审”,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力争用最短时间、最低成本、最佳效果,实现案结事了、定纷止争。

抓实联动化解纷。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充分发挥府院联动解纷优势,与工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搭建劳动争议纠纷联合调解平台,对可能衍生诉讼案件的纠纷主动协助化解,协同化解重大、群体性劳动争议。

凯旋法庭负责人表示,将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加强与辖区党委政府沟通协调,延伸司法服务触角,持续推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为基层治理注入司法动能。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