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谢亚非:“90后”法官的别样青春

  发布时间:2025-10-14 17:26:00


月光映照的办公室里,她是伏案研磨高质量调研文章的“笔杆子”,用理论深度凝聚审判实践的智慧;民事调解室中,她是俯身倾听群众家长里短的“贴心人”,用司法之力缝合矛盾裂痕;刑事审判庭上,她是敲响法槌守护正义的“铁面判官”,以法律刚性筑牢安全屏障。柔肩担正义,多面绽芳华,她就是河南省法院系统先进工作者,山阳区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谢亚非。十年里,这位“90”后法官在审判席与案卷间切换角色,在法理与情理中寻找平衡,以青春之笔书写新时代法官的奉献与担当。

从“笔杆子”到“办案能手”,岗位变换初心不变

初入法院,谢亚非在综合办公室挑起“笔杆子”重担,一手抓法治宣传,一手抓信息调研。她撰写的《大力推进司法公开 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执行长效机制是怎么建立的》等文章,将来自山阳区法院的业务经验传遍全省;编写的《保险公司对投保人带病投保应否承担赔偿责任》《李某诉赵某、郭某监护权纠纷案》等案例,被上级法院评为典型案例,成为司法实践的鲜活教材。多次被河南省法院、焦作中院评为“信息宣传工作先进个人”,荣获焦作市社会科学重点调研课题二等奖。

但她的脚步从未止步于“文字工作者”。2019年,她跨专业自学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从幕后走向台前,先后在立案庭、民庭历练,从书记员、法官助理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人民法官。2021年6月至2022年,她高效办理民事案件、执行异议审查等337件,为查明案情事实,勘验现场40余次。面对家长里短的纠纷,她既讲法律底线,又解情理心结,案件调撤率达43.38%,大幅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用耐心和专业让群众感受到司法温度。

刑事审判显担当,未成年人保护有温情

2023年转任刑事法官后,谢亚非迅速融入,化身打击犯罪的“排头兵”。从积极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宣讲,到办理涉未案件时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从依法判处帮信犯罪筑牢反诈屏障,到打击非吸犯罪、诈骗犯罪守护群众“钱袋子”。谢亚非用专业和温情,让司法既有力度也有温度。

每一起复杂案件她都抽丝剥茧、精准裁判。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她坚守“繁案精办”原则,个人办案平均结案时长仅22.47天,实现“质量与效率”的双促进。

面对涉未成年人案件时,谢亚非又多了一份“妈妈式”的温柔。运用“三段式”办案法:庭前“寻根”开展社会调查,摸清涉案未成年人成长背景;庭中“治病”开展法庭教育,引导他们认识错误;判后“固本”强化跟踪监督,联合家庭与社会各界力量,助力未成年人迷途知返。帮助20名涉案未成年人开展延伸帮教,发出12份家庭指导令、3份关爱提示函,还与5名困境儿童建立帮扶关系。此外,她走进校园开展法治宣传27次,用生动案例为孩子们筑起“法治防火墙”,成为孩子们口中亲切的“法官妈妈”。

十年法治深耕路,谢亚非在角色转换中淬炼初心,在不同岗位中沉淀担当。十年磨剑,初心如磐,谢亚非以坚守诠释忠诚,用行动作答“何为法官”——既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更是法治温度的传递者,在司法为民的征途上,这位“90”后法官始终步履铿锵,向光而行。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