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河堤法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 激活基层善治动能

发布时间:2025-10-14 17:15:09


睢县人民法院河堤人民法庭是距离县城中心最远的法庭,负责办理河堤镇、平岗镇、白楼乡80个行政村的一审民商事案件,辖区面积119.2平方公里,人口约16.7万。近年来,河堤法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党委政府基层治理格局,坚持抓前端、治未病,深耕司法为民实践,绘就“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基层善治新图景。

河堤法庭现有干警8人,其中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4名、调解员1名。2025年4月,荣立“集体三等功”,2023年河堤法庭被省高院命名为全省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涉土地纠纷“网格化+”诉调对接新模式被省委政法委评为“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2024年5月,河堤法庭《“三请”工作法预防化解农村高额彩礼》入选最高法院第七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典型案例。《人民法院报》于2024年12月专题刊发了该法庭《多向发力,绘就定分止争新“枫”景》的经验做法,于2025年6月以《把调解作为“最解忧”的“最优解”》为标题再次宣传推广了该法庭积极融入党委政府基层治理服务保障中心大局的措施成效。

狠抓审判质效提升

牢固树立“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理念,以实质解纷为目标,制定了诉讼风险告知书和执行风险告知书,在向当事人发送手续时一并发送,切实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促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一次性解决;强化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积极正面回应当事人诉辩意见,并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开展判后答疑,促进当事人息诉服判。2025年1-9月份,河堤法庭新收民事案件420件,同比减少19件,审限内结案率100%,调解率38.9%,调撤率52.4%。

坚持用好“一库一网”,在法答网提问10次,切实将法答网、人民法院案例库和日常审判工作紧密结合,时刻秉持“如我在诉”理念,努力一次性实质解决当事人纠纷。今年以来,该法庭服判息诉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且无一被发回重审和改判。

积极发挥以“保”促调作用,制作“保全歌”滚动播放,引导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措施。2025年3月,河南法治报以《实质解纷,督促判后履行》为题刊发了河堤法庭实质化解纠纷的经验做法。

坚持多向发力源头解纷

面对农村土地纠纷、高额彩礼等治理难题,河堤法庭创新构建“网格化+”诉调对接机制。辖区208名网格员化身“法治前哨”,与法官形成“排查—调解—确认”的闭环体系,使大量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独创的“三请”工作法(请乡贤评理、请族老说情、请基层干部调解),让传统治理智慧焕发新生,相关工作经验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随着在辖区打造的12个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站、8个“无讼村”示范点相继挂牌,基层矛盾纠纷呈现源头减量态势。2024年至今,河堤法庭通过“网格化+”平台引导辖区网格员源头化解各类纠纷百余件,其中涉土地纠纷20余件。

与辖区网格员建立矛盾纠纷隐患排查群和矛盾纠纷化解对策群,充分发挥乡村干部及网格员人熟、地熟优势,积极指导辖区村级调解员及包片网格员将本村发生的纠纷或纠纷隐患及时发布在交流群等平台上,河堤法庭第一时间针对各村调解员、网格员等反馈的矛盾纠纷隐患线索展开研究,形成解决方案,指导调解员调解或开展联动调解。

积极为辖区内各支部书记、调解员、网格员开展集中培训,深入分析调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结合典型案例,讲解类型化纠纷的调解技巧。

对辖区高发、多发纠纷编写调解指引,所编写的典型案例《一房二卖,房归哪家》被人民法院报、河南法治报等多家媒体刊发,在河南省高院豫法阳光公众号发表10余篇。

充分发挥非诉解纷优势

河堤法庭积极推动辖区村规民约吸收非诉讼纠纷解决指引,编写引导非诉解纷“顺口溜”,并在法庭外侧墙面等显著位置展示,充分释明非诉解纷的优势特点,鼓励和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成本较低、对抗性较弱、有利于修复关系的途径实质性化解纠纷。

对前来咨询、诉讼的群众,法庭干警耐心释明非诉解决机制便利快捷、不收取诉讼费等优点,以及诉讼、执行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成为“失信被执行人”面临的惩戒风险;当事人对法庭裁判文书事项有疑问的,第一时间联系承办法官作必要的释明,引导当事人积极选取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理性提起诉讼、申请执行,自觉履行裁判义务。

定期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工作,发送司法白皮书,并与辖区司法所建立可能激化民间纠纷或者引发“民转刑”等恶性事件的双向预警通报机制,司法所每季度向法庭通报民间案件数量、化解情况、难点和疑点,共同做好隐患排查、前端化解、综合治理工作。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