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田亚美:从界碑到法徽:不变的守护

  发布时间:2025-10-13 17:28:07


我是田亚美,一名从边防军人转业而来的人民法官。在西北边防线上,我学会了什么是坚守;在行政审判庭里,我践行着什么是公正。

十二年戍边岁月,站立的地方就是祖国的界碑;如今身着法袍,胸前的法徽就是我新的界碑。从雪山脚下到审判庭内,变了的是战场,不变的是守护——守护这片土地的公平正义,守护每一位当事人对法治的信仰。

十二年军旅,铸就人生底色

我的法官生涯,始于祖国西北的边防哨所。

十二年军旅岁月,“科技强军二等奖”“卫国戍边金质勋章”这些荣誉背后,是无数次爬冰卧雪、守卫国门的日夜。在零下三十度的哨所里,我借着微弱的灯光通过司法考试。战友问:“都要转业了,何苦这么拼?”我说:“守卫国土与守护公正,都是守护。”

2001年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投身军旅时,我没想到有一天会坐在法庭上。但正是那些在边防线上学会的坚守、责任与忠诚,成了我法官生涯最坚实的底色。

从“算盘”到“法槌”的转变

2013年转业到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我成了司法行政装备处的“新兵”。六年的专项资金核算工作,让我明白了法院运转的每一个环节都关乎司法公正。

后来到减刑假释庭,我参与了特赦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每个案件都要反复核对,那段日子常常加班到深夜,但想到这是在落实国家的宽严相济政策,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2022年转到行政审判庭,我真正站到了司法为民的第一线。作为法官助理,我辅助办理了932起案件;担任员额法官后,我更深切地感受到行政审判的份量——它不仅是裁决案件,更是搭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让“民告官”不再难

在一起房屋征收补偿案中,三位老人将某县政府告上法庭。作为府院联动联络员,我没有简单地准备开庭,而是第一时间把案件反馈到化解中心。

那段时间,我的电话成了热线,在当事人和行政机关之间来回沟通。电话打了无数个,材料看了一遍又一遍。有人说我自找麻烦,但我深知,三位老人要的不是一纸判决,而是一个安身立命的家。

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老人们撤诉。当他们握着我的手说“田法官,谢谢你为我们操心”时,我看到了司法温度最好的模样。

在另一起要求县政府履行安置职责的案件中,我发现这属于新修订《行政复议法》规定的复议前置案件。如果机械办案,可以直接驳回起诉。但我选择耐心向原告释法说理,最终原告主动撤诉,选择了正确的维权路径。这些经历让我深信:法官不仅要判得对,更要把道理讲明白,把人心温暖到。

两种制服,一颗初心

如今,我珍藏着两套制服——军装和法袍。他们颜色不同,但份量一样重。那些军功章和荣誉证书,都静静躺在抽屉里。但当事人一句“我相信法律”,才是我最珍视的勋章。

路还很长,我将继续用军人般的坚韧和法官的智慧,在每一个案件中守护公平正义——因为这是我用半生时光践行的誓言。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