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司法温度“调”出来丨通许县法院全面推行先行调解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5-09-11 18:05:32


“您看这里,需要您在诉讼请求一栏写清楚具体诉求,在事实与理由一栏简明说清事情经过。有不明白的,您可以随时问我。”9月10日,通许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晨光透过玻璃窗洒在立案窗口,导诉员徐冉冉拿着要素式起诉状模板,耐心给当事人张先生讲解填写要点。

窗口外,几名群众正有序等候,不时抬头看一眼电子屏幕上滚动的“先行调解流程指引”。调解室内,调解员正拿着卷宗,一边给一对夫妻递上茶水,一边轻声说:“两口子过日子哪能没摩擦?咱们先说说各自的想法,总能找到解决办法。”远隔千里的当事人,仍然能够通过线上调解平台化干戈为玉帛。这一幕幕忙碌又暖心的画面,正是通许县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先行调解工作的生动日常。

今年以来,该院立案庭共委托先行调解案件1107件,成功调解778件,调解成功率超七成,用“省时、省力、省心、省钱”的解纷路径,让司法温度直抵群众心坎。

如我在诉

凝聚多元共治向心力

“没想到在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的调解室里,3天就把赔偿的事儿定了!”拿到赔偿款的老周,至今对这起交通事故纠纷的处理效率赞不绝口。这背后,是通许县法院与多部门联动的“共治密码”。

“要让矛盾化解在前端,就得把单打独斗变成抱团作战。”通许县法院立案庭庭长李晓娜介绍,该院始终把先行调解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抓手,树牢“如我在诉”意识,将“调解优先、诉讼断后”原则贯穿诉前、立案、诉中、判后、上诉、执行全流程。为让调解力量真正沉下去,该院定期组织业务骨干走进基层法庭、律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社区、企业,手把手传授调解技巧,让实质性化解矛盾从理念变成行动。

更紧密的联动网还在不断延伸:该院对接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依托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今年已批量化解643起交通事故纠纷;联合县妇联组建“许美好”维权帮帮团,邀请心理咨询师、妇联干部、“法律明白人”共同走进家事调解室,成功调解婚姻家庭纠纷96起;借助县、乡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契机,该院法官驻点指导,把物业收费、金融借款等批量纠纷化解在诉前,让矛盾化解离群众更近。

优化流程

跑出诉调对接加速度

“我没花一分钱,就只来法院一趟,事儿就解决了,我这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8月中旬,走出通许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当事人朱某手里拿着刚打印好的司法确认裁定书,脸上满是笑意。

这不是个例——在通许县法院,越来越多纠纷在调解过程中被快速办结,其秘诀就在于“精准分流、高效推进”。

为了提升解纷效率,该院在立案登记时就做好初筛工作——根据案件类型、标的额、复杂程度,对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物业服务纠纷、金融借款纠纷、交通事故纠纷等适宜先行调解的案件,主动向当事人介绍先行调解的优势。

“我们会给当事人算一笔‘明白账’:打官司可能要等几十天,调解几天就能解决,而且调解协议和判决书有一样的法律效力。”该院法官刘欣说,大多数当事人了解情况后,都会自愿选择先行调解。对于同意调解的案件,该院会在立案登记当天委托至相应的调解组织或调解员;不适宜调解的案件,则及时导入审理程序,确保“精准识别、应调尽调”。

为避免调解程序卡壳,该院还制作了清晰的先行调解流程图,对每个环节都设定了时限:调解员接到案件后,两天内必须与当事人取得联系;调解过程中,速裁法官团队随时待命,帮助调解员把关法律要点,给当事人解释调解协议的合法性;遇到当事人“各说各理”的情况,调解员会用背对背沟通的方式分别听取双方当事人的诉求,用耐心劝说拉近双方距离;遇到复杂案件,该院还会请法官一起“会诊”。

此外,该院立案庭还安排专人建立案件调解台账,对调解进度实时跟踪,哪个案件到了哪个阶段、是否需要协助,一目了然;一旦调解成功,法官当天审查、尽快出文书,让纸上协议早日落到实处。

配齐人员

激活调解队伍源动力

“要不是法官帮着分析法律风险,我们业主和物业的矛盾,怕是还得僵着!”在通许县某小区,业主代表李阿姨提起法官李晓娜,话语里满是感激。

今年年初,该小区业主因物业公司未按约定维修电梯、清理垃圾,集体拒绝支付物业费。物业公司多次催收无果后,打算向法院提起诉讼。李晓娜作为派驻该社区的指导法官,得知情况后,主动联系物业公司和业主进行沟通。李晓娜先帮业主梳理出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的具体问题,再结合《物业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向物业公司指出其应承担的责任。最终,物业公司制定了详细的整改计划,业主也同意在物业公司完成整改后支付物业费。

像李晓娜这样的法官,在通许县法院还有不少。该院推行员额法官与调解员一对一结对制度,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内容涵盖法律法规、调解技巧、心理学知识等方面,全方位提升调解员的专业能力。

“调解不是‘和稀泥’,得懂法律、会沟通。”该院专职调解员管慧丽有着5年的调解经验,她坦言,刚开始做调解工作时,经常因为对法律条款理解不透彻,导致调解协议存在漏洞。自从与法官结对后,管慧丽遇到法律问题就会及时向法官请教,法官还会结合具体案例给管慧丽讲解法律适用要点。现在,管慧丽不仅能熟练运用民法典、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调解纠纷,还总结出了“倾听诉求、找准焦点、依法建议、情理兼顾”的调解方法。

为充实调解队伍,该院还从退休法官、乡村退休干部、行业专家中选聘了12名调解员,组建类型化调解团队: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团队邀请婚姻家庭咨询师参与,物业纠纷调解团队联动社区干部,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团队与公安交警部门协作。这种“专业人办专业事”的模式,让调解更有针对性,调解成功率也大幅提升。目前,该院4个基层法庭已引入辖区人民调解员入驻法庭,建起“法庭—乡镇—村(社区)”三级联调机制。如朱砂法庭,今年先行调解成功率为31.67%,“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成为现实。

深化创新

打造智慧调解新高地

“这表格一看就懂,不用再琢磨怎么写起诉状了!”在一起婚约彩礼纠纷的调解现场,当事人小吴拿着一张“先行调解受理登记表”,很快就填完了关键信息。

针对交通事故、婚约彩礼、物业纠纷等多发易发纠纷案件,该院专门制作了先行调解受理登记表和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通过表格化、可视化的指引,减少当事人的理解障碍,简化调解程序,帮当事人少走弯路。遇到同类型、多批次纠纷,该院还会以点带面,通过典型个案调解形成示范,引导其他类似纠纷参照解决,实现了“调解一件、化解一批”的规模效应。

为确保调解协议真正落地,该院还巧设保障条款:对调解协议中约定分期履行的,加入惩罚性履行条款或要求担保人签字、提供财产担保。

在一起返还彩礼案中,双方约定女方分3次返还彩礼,调解员建议由女方的父亲作为担保人,在调解协议中明确约定若女方未按时返还,担保人需承担偿还责任。此后,法官还会在每期款项履行期限届满前,主动联系双方了解情况,确保调解协议落实。

“调解的是矛盾,温暖的是民心,稳定的是根基。”通许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广林表示,接下来,该院将继续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初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不断完善多元解纷体系,用更实的举措、更暖的服务,把矛盾消除在萌芽、问题解决在基层,为群众守护好家门口的平安与和谐。




文章出处:河南法治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