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西工区法院红山法庭:红心为民,法庭里的“春夏秋冬”

  发布时间:2025-09-11 17:43:03


洛阳市西工区的红山工业园区内,小微企业如繁星般蓬勃生长,然而与之相伴的借贷纠纷却也日渐增多。面对这一现实,西工区法院红山人民法庭秉持“枫桥强基”精神,创建特色金融法庭,通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审判思路,以“一防、二解、三定、四止”为主线,绘就金融审判工作的生动图景,展现出司法为民的温暖与智慧。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以四时审判智慧护航金融稳定发展

“四时审判”是红山人民法庭根据辖区案件特点摸索出的纠纷化解新思路:“春耕”强基,深耕“枫桥经验”,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推动矛盾化解从“事了”向“心安”迈进。“夏耘”协同,借助“法庭+N”机制,积极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为金融行业发展注入司法动能。“秋收”赋能,举办法庭观摩、法企共建等活动,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提升司法公信力。“冬藏”蓄势,完善“前端预防—案件分流—及时跟进”纠纷化解机制,推动矛盾化解由“独角戏”升级为“大合唱”。

某银行因房贷逾期问题,将李某某、石某强及其子诉至法院,要求他们共同偿还剩余贷款本金及相应利息。法官在受理案件后第一时间审阅卷宗、联系当事人,深入了解案情背后的家庭实际情况。

法官了解到,李某某与石某强夫妇贷款原是给儿子购置婚房,贷款期限至2030年2月,但因家中突遭变故,经济一时陷入困境,并非恶意拖欠。在研判后,法官认为该案具有较强的调解基础,于是立即组织双方进行庭前调解。

法官从法理、人情多个角度耐心释明,一方面向李某某一家说明逾期违约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也与银行沟通,传递借款人实际困难和解纷意愿。在法官认真释法明理下,李某某于调解当日一次性清偿逾期款项,银行也表示愿意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尽力减轻对方还款压力,并向法庭申请撤诉,该起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事后,双方为表示感谢,共同将两面锦旗送至红山人民法庭,点赞法庭高效多元的解纷机制。

“一防、二解、三定、四止”

金融审判新路径助力企业稳健前行

为了回应群众新时代多样化、多层次司法需求,红山人民法庭积极探索“一防、二解、三定、四止”工作机制,助力辖区企业高质量发展:“一防”强调源头治理,通过能动司法防患于未然;“二解”依托“金融+企业”座谈等方式,解纷于庭前;“三定”借力“智慧法院”等技术手段,定纷于线上;“四止”通过快审速裁机制,力争将纠纷止步于法庭。

2024年,A公司、B公司分别与某银行签订借款合同,贷款金额各为1780万元和2350万元,并以名下多套房产抵押,两名当事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后因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未能如约还款,银行拟诉至法庭。

红山人民法庭在“金融+企业”座谈会中获悉该情况,鉴于两案标的额共计超4100万元,且被告企业之一为本地知名连锁超市,事关民生便利与就业稳定,法庭迅速介入。

经过多轮调解,法庭提出“分批偿还、逐步解押”方案,最终被双方采纳,银行同意延后还款期限,并在每笔款项到位后相应解除抵押。企业代表感慨地说:“这样既给了我们喘息空间,也维护了银行权益,是真真正正的双赢。”

经后续跟踪,企业按计划清偿债务,银行逐步办理解押,续贷工作也在推进中。两起大额金融纠纷得以圆满化解,有效助力企业渡过难关。

一面面锦旗是群众由衷的赞许,一件件案例是司法温度的生动注脚。红山人民法庭始终秉持“红心为民”宗旨,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高质量司法服务消弭纠纷,用多元共治凝聚合力,在法与情、理与诉之间搭建桥梁,助力企业纾困重生,守护辖区百姓安居乐业。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