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伊川县法院白元法庭: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伊水实践”

发布时间:2025-09-05 17:36:43


伊水河畔,金山道旁,伊川县法院白元法庭静静伫立。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根,白元法庭不断创新思路,构建“三色预警+六步调解+多元协同”纠纷化解新模式,谱写着基层治理新篇章。

机制创新:“三色预警”筑牢风险防线白元法庭干警在走访调查、研判分析后发现,辖区内离婚类案件占比较高,尤其是外出务工家庭,矛盾易发。面对该难题,白元法庭创新建立“红黄蓝”三色预警分类化解机制,打造婚恋家事纠纷“防火墙”,将矛盾化解在萌芽。

红色预警聚焦“离婚风险高危家庭”,联合镇妇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对可能存在风险的家庭实行“动态关注”,成功化解多起离婚纠纷。黄色预警关注“潜在风险”,组建“法官+调解员+网格员”联合走访组,为婚龄不足2年的新婚夫妇开展“婚姻体检”。蓝色预警则重在源头预防,在村委设立“婚前辅导站”,让阅历丰富的调解员为新人开设“婚姻第一课”,提高新婚夫妻的责任意识。“这种预防式司法服务就像家庭医生,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调解员李大姐在参加法庭培训后感叹道。

“三色预警分类化解机制”通过精准分类,分级处理,不仅将大量家事矛盾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更将让传统美德与法律准则更加紧密融合,潜移默化引导乡风民俗。”白元法庭庭长介绍道。

方法优化:“六步调解”传递司法温度在实际工作中,白元法庭将“六尺巷”所蕴含的“谦和礼让、睦邻友好、和谐共生”的精神内核融入现代调解工作方法,为矛盾纠纷的化解提供调解智慧。

“这么热的天你们过来不仅帮我们把修路问题解决了,还让我学会了怎么处理邻里矛盾,以后遇事千万别冲动。”村民张某在签订调解协议后感慨。

这是一起邻里纠纷。张某与王某因门前道路铺设高度问题产生矛盾,邻里关系降至冰点。面对这一棘手的“死结”,白元法庭立即启动“庭所联动”工作机制,将调解现场搬到“家门口”。

“其实都是小事,你们耐下心来仔细想想,不要意气用事,好好商量。”“老张,以前你有啥事老王不经常帮你的忙!”承办法官巧妙地引入“六尺巷”的故事,采用“听、辩、劝、评、让、和”的六步调解法,将“谦礼让、和为贵”的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注入当事人的心田。在法官的见证下,两家现场签署调解协议,破裂的邻里情谊也得到有效修复。

多元协同:府院联动提升治理质效面对群众日益多元化的司法需求,白元法庭通过“法庭+”,实现矛盾多元共治、综合治理,打造新时代枫桥法庭示范样板。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正是备耕农忙时。杨某、张某一纸诉状,将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告至白元法庭,请求法庭解除双方的土地租赁协议,并要求被告清除租赁土地上的树木、铁架子、水坑等,将土地恢复至宜耕状态,同时支付拖欠的土地租金。经法官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在后续的工作中,承办法官敏锐地发现该公司还租赁了另外72户村民的97亩土地种植猕猴桃,同样存在租金拖欠问题,存在较大诉讼风险。针对此情况,法官立即制定“示范调解+联动共治”方案,将杨某、张某的成功调解经验作为示范案例,组建“法官+村干部+专职调解员”调解专班,针对不同诉求分类施策:对情绪激烈农户优先消除对立情绪,进行逐户走访,“背靠背”调解;对观望农户强化典型案例引导,组织集中释法明理,告知其被告企业的经营困境及诉讼成本,引导其接受分期还款方案。最终72户村民和被告公司当场签订调解协议。调解方案达成后,伊川法院持续跟踪方案执行情况,电话督促被告公司履行租金,确保调解协议落地见效。

近年来,白元法庭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大格局,构建“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村委+N”多元解纷机制;定期向乡镇党委政府发布白皮书,反馈辖区诉讼案件受理情况,及时给出司法建议;不断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联动、共享信息,为基层社会治理汇聚更大合力。

从化解邻里积怨的“三尺路”,到平息群体纠纷的“百亩田”,白元法庭始终奋战在服务群众、定分止争的第一线。白元法庭将持续优化工作机制,推动预警系统与县域治理平台对接,实现风险智能感知;锻造“乡贤调解团”,培育更多“法律明白人”;将“伊水经验”拓展至物业、劳务等更广领域,释放品牌辐射效应,让法治的阳光恒久温暖千家万户。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