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过后污水淤积、一层住宅返潮发霉、业主物业关系紧张……
这些困扰汝州市某小区居民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在汝州市法院“家政物业调解室”的调解下,终于迎来了彻底解决的曙光。
“每次下大雨,小区就变成‘污水塘’,家里返潮严重,墙皮都发霉脱落了!”业主刘女士指着自家受损的装修痛心地说。由于整个小区地势较低,未与市政排污管道并网,仅靠排污泵抽水,导致污水无法及时排出,严重影响生活环境。在多次反映无果后,业主们纷纷拒缴物业费,物业公司则将业主诉至法院。
面对这一涉及民生利益的棘手问题,收案后,汝州市法院没有简单地一判了之,而是立即启动多元解纷机制,将该批案件委托至“家政物业调解室”开展先行调解,并由副院长张泰东亲自带队,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家政行业专家于莉组成“法官+代表+调解员”专业调解小组,深入小区实地勘察调研。
调解小组首先进行现场勘查。调解小组冒着酷暑,仔细察看小区地势状况、排污泵运行情况和一层住宅受损程度。他们发现,由于设计缺陷,小区排污系统确实存在严重问题,每逢雨量稍大就会发生严重积水。
“业主们的诉求合情合理,”于莉在勘查后表示,“这不仅是物业费纠纷,更是关系到居民基本生活环境的质量问题。”
在张泰东的主持下,调解小组组织业主代表与物业公司进行面对面沟通。基于现场勘查的实际情况,调解小组提出了一个根本性解决方案:由物业公司牵头,业主委员会配合,共同向相关部门申请小区排污系统改造项目,实现与市政管网的并网连接。
“这个方案既解决了业主关心的生活环境问题,也为物业公司今后的服务管理消除了隐患。”于莉在调解中如是说。
该案的成功调解,展现了汝州市法院“家政物业调解室”工作机制的独特优势。以实质性解纷为目标,通过构建“法院筛选+人大代表领办”的多元解纷机制,实现人大代表专业调解与司法保障的有机结合,将诉讼纠纷转化为民生改善契机。
“我们不仅要解决表面的物业费纠纷,更要从根本上改善业主的居住环境。”张泰东在调解过程中表示。
这一解决方案获得了业主和物业公司的一致认可。排污系统改造完成后,将彻底解决困扰小区多年的污水淤积和返潮问题,大幅提升居住品质。
业主代表张先生欣慰地说:“没想到法院这么重视我们的民生问题,领导亲自来小区调研调解,这真是把我们的‘烦心事’办成了‘顺心事’!”
物业公司经理也表示:“通过法院调解,我们与业主建立了更好的沟通机制。今后将积极配合推进改造工程,为业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从“对簿公堂”到“共商解决方案”,从“相互指责”到“共建美好家园”,汝州市法院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将人大代表的行业优势、公信力与司法权威有机结合,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汝州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