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案件都是悬在心头的秤,称量着司法者的专业与良知。”这是内黄县人民法院法官牛砚洲镌刻在职业生涯里的箴言。十六载春秋,他以法为笔、以理为墨,用一次次公正裁决勾勒出新时代法官的精神图谱,将司法为民的承诺化作脚下丈量正义的坚实步伐。
执法为民:创新解纷的实干家
调解优先,化干戈为玉帛
针对日益增多的物业纠纷,他积极探索物业类矛盾化解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机制。他坚持“重心前移、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协同相关行政单位、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建立了一站式解决机制,化解了很多案件特别是群体性案件,2023年化解了某小区239户地下车库问题。2024年化解物业纠纷106起,并协调相关部门解决了某小区40户业主的不动产登记问题。这些群体性案件由最初的群情激愤到最终的集中感谢,其中饱含了牛砚洲的心血和付出。在调解过程中,牛砚洲不止一次通过电话联系,集中讲解法律知识、耐心倾听案件事实与当事人的实际困难,设身处地的站在原被告双方角度向他们释法明理、陈述利弊,最终案件得到圆满解决。2025年春节前后,收到物业公司和业主代表送来的4面锦旗。
实地勘验,用脚步丈量公正
面对房屋租赁、承揽合同等案件,牛砚洲始终坚持用“脚底板工作法”。2024年8月,他审理一起承揽合同纠纷案件时,在详细查阅卷宗后发现,双方当事人提供的材料较为模糊,不能清晰地了解全部概况。他当即驱车前往工地,现场丈量施工面积,结合实地情况厘清责任。随后又约谈双方当事人,将现场勘验的照片、检测报告等证据一一展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法律规定和事实依据,对无争议的内容确认核实,对有争议的内容准确抓取双方意见的接近点进行针对性化解。他不仅对双方的争议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判,还结合法律规定把裁判和调解的不同路径和最终结果说清楚,努力促使双方缩小分歧,最终达成和解协议,仅用一天便实现案结事了。
温情故事:群众心中的“贴心人”
九旬老人的“最后一站”
牛砚洲常说:“法官不仅要判得公,更要暖人心。” 一位92岁老人颤巍巍走进立案庭,状告子女拒付赡养费。牛砚洲耐心倾听老人的诉求后,发现老人未带身份证明且行动不便,立即协调管辖法庭上门立案,并将老人平安送回家中。老人含泪道:“我就知道找你能办事!”
邻里纠纷的“解铃人”
在韩某甲债权转让纠纷中,当事人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面对这样的局面,牛砚洲逐字逐句核对数十份借条和短信记录,反复推敲借条的签署时间、借款金额、还款约定等内容,他还走访了相关证人,倾听他们的讲述,调取了资金往来记录,力争真实还原双方交易全过程。终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案件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基于详实的证据和严谨的推理,他作出了公正的判决。当事人也送来了锦旗以示感谢。
十六载春秋,牛砚洲从青涩书记员成长为业务尖兵,收获锦旗40余面。然而在他看来,比荣誉更珍贵的是群众那句“法官,我相信你”。他以“如我在诉”的同理心、“抽丝剥茧”的专注力、“司法为民”的使命感,在基层法治沃土上书写了一名新时代政法干警的赤诚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