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杨金人民法庭:法官包村解民忧,多元调解润乡邻

  发布时间:2025-07-22 18:49:02


近年来,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杨金人民法庭以“法官包村”制度为纽带,以多元解纷为路径,以实质化解为目标,探索出一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之路。

法官沉下去,矛盾浮上来

法官包村融入基层治理

“村里最近怎么样,有啥事需要我帮忙的吗?”“王法官,您来得正好,咱们村跟商户的租金纠纷可是个大问题!”2024年初,杨槐村村支书见到进村走访的杨金法庭法官王尧,连连诉苦。原来,杨槐村二十多户承租集体商铺的商户,联名要求减免暴雨、疫情时期的租金,而这笔钱是村民分红、养老的主要收入来源。两边谈了又谈,都不愿让步,几轮调解均失败,村支书一筹莫展。

王尧深知这些租金收入对于村集体和村民们的重要性,也敏锐意识到问题不解决将对双方产生的不利影响。她深知,一直拖下去只会伤和气,且了解到已有部分商户因无法承受房租成本搬走,几处商铺闲置许久。

“都僵在这可不行。”王尧针对双方矛盾症结,搜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疫情案件的文件,指着条文向村支书详细解释了租金减免政策和法院关于该类案件的裁判理念。“杨书记,政策精神在这儿”她指着条文解释,“裁判理念是这样,法院判案讲究公平,虽不是国有房,但商户确实受灾受损了。”怕大伙儿不明白,王尧还找出外地法院的类似判例,掰开揉碎了讲给村委和村民代表听。

“法官您这么一说,我们心里就有底了!”杨书记紧锁的眉头松开了,“以前怕开闸收不住,现在知道有规矩!”在王尧持续跟进下,该事项最终经村集体“四议两公开“程序妥善落地。

“老百姓不是不讲理,而是缺个懂政策的人来‘一锤定音’。法官说的,我们信服!”杨书记的感慨,道出了“法官包村“的价值。

杨金法庭员额法官分包辖区内所有村庄(社区),推动司法服务下沉,化身法律“摆渡人”,开展联动共建、走访排查、巡回审判,积极投身调解一线,定期举办调解员培训会,引导村民依据村规民约开展自治,为村民提供零距离、高效率的司法服务。2024年以来,杨金法庭引导村民依村规民约自治解纷53件,送法下乡百余次,把法治种子播撒在田间地头。“法官包村,就要把法送到村民身边,让法在乡村扎根。”杨金法庭庭长余学锋说。

搭建多元解纷网络平台

对症化解矛盾纠纷

“法官您去看看,兔子粪加烂菜叶,夏天谁敢开窗?楼顶快成他家农场了!”在法庭“淾顺·和合”调解站,几位大妈气鼓鼓地投诉。被邻居控诉的老张脖子一梗:“楼顶空着也是空着,我种点菜养两只兔咋了?”眼看双方情绪激动,驻庭调解员找到办公室里正在写判决的张良法官,跟着双方一起上了楼顶,看到泡沫箱、盆栽、简易兔笼堆在一个楼顶角落,污渍斑斑、气味难闻。

看到此情景,张良法官没急着讲法条,先把老张拉到一边说:“老张你看,墙都渗水发黄了,楼下能好受?顶楼可不是私人场地啊。”

在另一边,调解员也劝邻居:“都一个楼住着,老张可能当初没想周全。现在如果他愿拆,咱也大度点?”

法官和调解员一边讲法律,一边讲人情,采取“背靠背”调解,劝说双方和平化解邻里纠纷。老张看着邻居的憋屈和工作人员的诚恳,终于承诺拆除种植养殖设施,一场僵持三年的邻里“顶楼大战”,最终烟消云散。 

这场成功调解的背后,依托的是金水法院构建的多元解纷网络平台——金水法院联合河南电视台《百姓调解》栏目共建“淾顺·和合”调解工作站,在杨金法庭设立“淾顺人和·诚至金开”金融调解工作站、特邀调解员工作室,广泛邀请“五老乡贤”以及人民调解员参与矛盾调解,加强调解实效;设立司法所驻法庭调解室,建立“法庭+司法所”联动调解机制,通过“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方式高效化解农民工讨薪、物业、邻里、家事等纠纷。2024年至今,通过“法官+调解员+专业机构”联动机制,共实质化解纠纷1902件。

打开心结,服判息诉,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案结事了

“离了婚,咋比没离还纠缠!”在杨金法庭庭长余学锋的审判庭,当事人小陈和小林一碰面就火药味十足。

这对夫妻两次结婚两次离婚,财产分割像一团乱麻——房产、股权、存款,衍生出十几场官司,上诉、再审、执行……两人虽精疲力竭,但仍扬言“这次判完接着打”。

余学锋看着厚厚卷宗,知道一纸判决按不住“连环案”。为彻底摸清“家底”,她依据当事人申请,开出多份调查令。庭审时,她耐心听完所有控诉委屈。休庭后,她把两人请进调解室。

“小林,这套房当初小陈家出力不少吧?”“小陈,这股权有小林创业心血,对吧?”余学锋不谈权威而严肃的法条,而是从两人共同经历的点滴说起。整整三个下午,终于双方激烈情绪平复,理性回归。

在余学锋的主持下,双方就数十项财产达成一揽子协议,白纸黑字写明:“分割完毕,再无争议,不再诉讼。”纠缠多年的“死结”彻底解开,避免“一案了多案生”的情况出现。更难得的是,调解成功后,双方不约而同地给余学锋送来锦旗。案结;事真了。

婚姻家事纠纷在民事诉讼中占比较高,家事领域案件往往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近年来,杨金法庭总结发布《婚姻家庭纠纷审判白皮书》,并提出对应的司法建议。针对婚姻家庭多发性纠纷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开展家庭教育普法、调解员专题指导培训等活动,不断发挥审判职能,充分利用调解这一法宝在化解婚姻家事纠纷的重要作用。用一杯温热的水,一句暖心的话,传递司法的温度。

案件审结不是终点,

司法服务既在程序中也在程序外

2024年底,杨金法庭党支部书记刘嫣审理了一起朋友合伙开服装店闹掰的案子。一方索赔20万,另一方反诉。双方互不相让,几经调解未果,刘嫣依法作出了判决。

判虽下了,但败诉方憋着气,货物堆在仓库无人管。发现双方“案虽结、事未了”,对立情绪仍严重,刘嫣主动联系两人进行释法答疑及判后调解工作,并最终帮助双方就判决履行达成了一致意见。

“货堆着贬值,你们看着也闹心。今天就在法庭,当面清点交接,你们看行不?”刘嫣趁热打铁,提出建议。

看着法官的真诚,双方点头同意。那天晚上,法庭的灯亮到很晚,刘嫣和书记员利用下班时间帮着清点了十几袋百余斤的衣物。交接完毕,曾经的伙伴都舒了口气:“谢谢法官,麻烦了。”

法官刘嫣在“判后”继续解“心结”,让心有芥蒂的双方当事人坐下来共同协商解决办法,让可能进入二审或执行程序的案件得以化解。这种“判后不撒手”的坚持,源于法庭对于实质解纷的坚持。杨金法庭牢固树立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理念,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办好民生案件,推行全流程调解机制,裁判文书后百分之百附履行告知书,主动督促义务人履约、争取促使双方达成调解。

“从田间地头到工厂企业,法官包村,包的是责任,连的是民心。法官不能只当‘裁判员’,更要当好‘解扣人’,把法治理念、司法服务真正沉到基层、送到群众身边。”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闫明说。杨金法庭法官包村与多元解纷工作相辅相成,以“法庭+村委+调解组织”联动模式,凝聚各方合力,构建起覆盖乡村的立体化解纷网络,成功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化解在基层。

站在新的起点,金水法院杨金法庭将持续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继续深耕“法官包村”机制,不断拓展多元解纷渠道,强化部门协作效能,以更主动的担当、更创新的举措,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让优质贴心高效的司法服务触手可及,让法治成为乡村振兴最坚实的底色。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