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执团队就是要以最快速度把胜诉权益变成真金白银,这是守护司法权威、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关键一战,我们责任重大。”作为临颍县法院执行局速执团队队长,尼博文用这番话激励队员,更以身作则践行承诺。
尼博文2016年进入临颍县法院工作,担任法官助理,于2024年4月被调入该院执行局工作。自投身执行工作以来,他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成为团队成员心中的“冲锋队长”。在执行一线,尼博文以勤勉敬业、攻坚克难、善意执行的工作作风,展现了执行法官的专业素养与为民情怀。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尼博文始终秉持专业精神,深耕执行领域。为实现团队“提质增效、高效执结”的工作目标,他系统研习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针对案件特点制订精细化的执行方案。面对当事人,他注重释法析理,通过专业且耐心的沟通,切实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与参与权;综合运用强制执行、司法调解、信用惩戒等多元举措,从法律、情理、社会效果等多维度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在实践中,尼博文持续探索创新,总结提炼出标准化办案流程和速执工作机制,通过推行分段集约执行模式,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分工,不断提升执行质效,打造出运转高效、衔接有序的执行工作体系。
执行工作的“硬骨头”,往往藏在被执行人精心编织的“逃债网”里。转移房产、注销账户、虚构债务……面对层出不穷的规避执行手段,执行法官必须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尼博文常说:“执行没有退路,对待越是顽固的被执行人,我们越要拿出雷霆手段,让法律的威严震慑每一个妄图挑战司法权威的人。”
在长期的执行工作中,尼博文多次在凌晨突击、在深夜蹲守,用“不执行到位不罢休”的韧劲,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今年2月,在一起标的额为8000元的借款纠纷中,被执行人王某在安徽省阜阳市玩起了“失踪”。尼博文研判案情后,连夜驱车赶到阜阳市进行蹲守,终于将王某截获。面对突然出现的执行法官,王某仍百般抵赖:“就几千块钱,你们至于这么较真?”尼博文当场严正警告:“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等待你的将是司法拘留!”听到这话,王某瞬间慌了神,当场偿还全部借款。
面对逃避执行者,尼博文果断打出罚款、拘留、将其纳入失信名单等组合拳,让他们无处遁形。到执行局工作短短一年,尼博文带领团队共执结首次执行案件882件,执行完毕率66.05%,执行到位总金额845.21万元,用实打实的数据证明了执行工作的硬核实力。
在尼博文的执行字典里,法律的刚性与司法的温度从来都不是单选题。他常说:“执行不仅是为了兑现胜诉权益,更是要让每一起案件都传递司法温度。”
在一起涉企买卖合同纠纷案中,一边是申请人追讨欠款的急切,一边是涉案企业经济困难的处境,尼博文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当申请人坚持要求涉案企业一次性付清欠款时,尼博文没有选择简单机械办案,而是仔细核查涉案企业的财务状况,发现这家企业虽暂时资金链断裂,但仍有恢复生机的可能。
为此,尼博文连续多日组织双方面对面协商,倾听双方的诉求,努力在法律框架内寻找平衡点。最终,尼博文提出让涉案企业分期还款的方案,不仅保障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更为企业赢得了喘息之机。“尼法官的方案给了我们企业重生的希望!”涉案企业负责人感激地说。申请人也表示认可:“虽然钱不能马上到账,但这样的执行方式让我们看到了法院的专业与用心。”
从对抗逃避执行者的有力手腕到帮扶困境中的涉案企业,尼博文让执行既有雷霆万钧的威严,也有春风化雨的柔情,让当事人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对·话
记者:你如何看待法官助理和执行法官这两种工作?
尼博文:我之前在法官助理岗位上工作。对我来说,这段经历就像给执行工作打地基。民事审判注重厘清事实、适用法律,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而执行工作则是把裁判文书上的白纸黑字变成当事人手中的真金白银,考验法官的行动效率与应变能力。
在做法官助理时,我跟着法官梳理案情、撰写文书,积累了不少法律适用和纠纷调解的经验。这些知识储备,让我在执行工作中能快速判断案件走向,制订合理方案。比如,遇到复杂的案件时,我能凭借之前的工作经验,精准抓住争议焦点,找到执行突破口。
对于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来说,审判是定分止争的起点,执行是案结事了的终点,二者环环相扣。只有两个环节都做到位,才能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记者:执行局工作强度很高,你平时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尼博文:说实话,执行工作确实压力大、强度高,“五加二”和“白加黑”是常态。记得有次连续加班一周,我累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但一翻开案卷,看到申请人的困难情况,那一刻,我所有疲惫都化作了动力。我经常提醒自己,作为一名执行法官,我们执行的不仅是案件,更是老百姓的急难愁盼。我常告诉自己:“快一秒结案,就能多帮一个家庭渡过难关。”这种责任感比任何“心灵鸡汤”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