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宜阳县法院陈艳梅法官的办公室,卷宗整齐放置,当事人送来的锦旗挂在墙上,窗台上的小花静静开放,暗香浮动间,仿佛映照出主人十四年如一日的坚守。
十四年,陈艳梅从一名书记员成长为经验丰富的员额法官,那些深夜未眠的灯光,丝丝缕缕,映射出无数个温暖人心的司法故事。
“调撤率79.9%”的调解能手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向来是司法实践中公认难啃的“硬骨头”,普遍存在施工时间长、标的额大、鉴定费用高、诉争问题多等现象,同时案件又关系民生,处理不好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面对困难,陈艳梅选择迎难而上,以“安得广厦千万间”的责任感,守护万千群众“安居乐业”。
在一起建设工程案件中,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工程款2000余万元,双方就工程价款争论不休,诉至法庭。考虑建设工程周期长,施工方投入较大,且涉及数百名农民工切身利益,陈艳梅将调解工作贯彻案件办理的始终,先后10余次组织双方当事人核算工程价款、核对支付款项、化解双方争议,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实现案结事了。事后,原被告连连赞叹:“陈法官办案真细致!我们服气!”
在建工案件审理中,陈艳梅有一套“独家秘笈”——她以查清事实为首要任务,对双方争议的工程质量问题进行现场查勘、细心核定、厘清事实,然后认真比对双方签订的合同、证据,梳理总结双方的分歧点,最后在吃透案件的基础上,以案释法、以法明理,引导当事人解决纠纷。
“当法官不能怕麻烦,调解虽然麻烦一点,但最终帮当事人解决了争议和纠纷,还是非常值得的。”陈艳梅时常这样与庭室里的青年干警分享。
2024年,陈艳梅办理的建工案件调撤率达到79.9%。
护航营商的暖心法官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陈艳梅坚持平等保护原则,公正高效的审理每一起涉企纠纷,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并充分发挥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推进涉企纠纷便捷高效化解,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提起陈艳梅,宜阳县的建材商王某总会想起那场特殊的“工地庭审”。王某和空调安装商的合同纠纷僵持半年,价值百万的定制设备在商场废墟里落满尘埃,双方因鉴定费愁容满面。
这天,陈艳梅带着书记员出现在施工现场进行勘验。“王总您看,这些设备是不是能拆卸复用?”只见她纤瘦的身躯攀上脚手架,对着图纸一点点核对。
在陈艳梅的努力下,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王某事后回忆道:“纠纷能够顺利化解,多亏了这位女法官的暖心、细心,她认真办案的精神,让我对她充满信任。”
“法官想要解决麻烦,就不能只盯着手上的案子。只会端坐在审判台上敲法槌的法官,是不会让当事人信服的。”陈艳梅还定期带领团队干警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通过走访企业、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深入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更有成效的法治服务,引导企业因案施策、高效解纷,切实减轻涉诉企业诉累。
对于审理、走访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陈艳梅还会进行风险提示,使企业在正常经营中将法律风险降到最低,以法治的确定性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发展信心。
十四年光阴流转,法院墙边的梅花谢了又开。陈艳梅始终未改初心,那些调解后当事人绽放的笑容,乡间小径播撒的法治星火,深夜灯光里沉淀的司法温度,逐渐化作法治长河中的芬芳,清冽幽远、散作万里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