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梁海霞:让司法既有速度又有温度

发布时间:2025-05-06 16:38:36


她以“快、准、稳”为准则办理案件,凭借“三心工作法”和“五步调解法”,巧妙化解矛盾纠纷,用调解成功率近50%的业绩,生动诠释新时代青年法官对公平正义的坚守与担当。她就是临颍县法院速裁团队90后法官梁海霞。

按照速裁程序办理案件不能单纯求快,而要精准解开“民生结”。

“速裁案件讲究‘快、准、稳’,快是效率,准是关键,稳是底线。”梁海霞的语气里带着股较真儿的劲儿。在她看来,老百姓打官司不容易,尤其是那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案,背后都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大事。

这种精准思维,在梁海霞处理一起工程款纠纷案件时体现得淋漓尽致。原告起诉追讨欠款,被告却坚持扣除5名工人工资,双方僵持不下。“如果简单作出判决,工人还要再打一场官司要工资,费时费力。”梁海霞没有局限于卷宗里的证据材料,主动拨通了工人的电话。她逐个核实工作天数、工资标准,反复核算工程款明细,确保数字准确无误。调解时,她耐心劝导原告:“您看,一次性把工人的事儿解决了,既帮他们解了难,也省得您以后再被牵扯精力,这不是两全其美吗?”经过多次沟通调解,各方终于达成调解协议。

这起工程款纠纷案件的妥善化解,正是梁海霞精准思维的生动注脚。她没有停留在卷宗表面的法律关系上,而是穿透矛盾纠纷表象,精准捕捉到案件背后涉及的问题,通过细致核查、分析利弊,圆满化解了这起矛盾纠纷。

在梁海霞眼中,调解不仅是门技术活,更是情感课。她总结出“三心工作法”:耐心倾听当事人的心声,细心捕捉矛盾的关键点,用慧心在法律框架内找到最优解。

在梁海霞办理的众多案件中,有一起婚恋纠纷让她记忆深刻。男方起诉女方返还借款,还另案起诉女方要求返还彩礼。看着当事人红着眼互相指责,梁海霞意识到:如果简单作出判决,可能会激化矛盾。于是,她主动联系审理彩礼纠纷案件的法官,决定两案并调。经过“背对背”调解、面对面沟通,当事人在调解书上签了字,并感谢法官的耐心调解。

在梁海霞的办公桌上,一本被翻得卷边的笔记本格外显眼。里面记着每起案件的送达时间、当事人联系方式、调解进度等,甚至连被告的性格特点都记录得清清楚楚。“这些不仅是工作记录,还是为民解忧清单。”她说。

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梁海霞整理出属于自己的一套工作技巧。她认为,法官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效率与质量,不能求速舍质,案件须经得住检验;调解与裁判,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避免久调不决;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运用法律智慧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为不断提高调解技能,她还自创“五步调解法”,即倾听诉求建信任、梳理争议找焦点、释法明理消误解、寻求共识定方案、巩固成果促履行。

梁海霞说:“调解就像解绳子,生拉硬扯只会越来越乱,只要找到绳结,轻轻一拽,矛盾纠纷就化解了。”

秉持着这样的工作理念与调解智慧,梁海霞始终步履不停。她坚信:每个案件背后都是一个等待被公平对待的人生,而她要做的,就是用速度让正义不迟到,用温度让法律有温情。

对·话

记者:您每天要处理大量案件,如何在这些看似琐碎的矛盾纠纷中始终保持细致耐心?

梁海霞:每一本卷宗里都藏着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我们处理的不仅是案件,更是当事人对公平正义的期盼。大多案件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但这些小案子一头连着百姓的柴米油盐,一头系着法律的公平正义。越是琐碎的小事,越要沉住气,只有把每个细节都抠到位,让当事人实实在在感受到法官的“如我在诉”司法理念,法律的公信力才能真正走进人心。

记者:作为新时代青年法官,您对未来的司法工作有怎样的期待?

梁海霞:新时代青年法官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守护法治的刚性底线,也要传递司法的柔性温度。我期待未来的司法工作既能如高速公路般高效畅达,让正义以最快速度抵达每名当事人的心中,又能像乡间小路般贴近生活,深入百姓的柴米油盐,让司法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要在强化科技赋能让诉讼服务更智能便捷的同时,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走进田间地头倾听当事人的诉求,力争让每一起案件都案结事了人和。


文章出处:河南法制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