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李培军:三十载深耕行政审判的“老黄牛”

  发布时间:2025-03-14 15:07:22


  3月12日8时许,晨光正照射在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的办公室内,照在了书架上整齐排列的各类法律书籍上,照在了办公桌堆满的卷宗上,也映照在该庭55岁的法官李培军略显花白的头发上。

虽然当天李培军10时才要开庭,但是他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审判庭,认真梳理案情、“提前一步”安排工作。他说,像这样的工作状态他已经持续了30年,而他在行政审判的工作岗位上也深耕了30年。

 1995年,李培军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至今。“一到法院,我就被分到了行政庭,这一干就是30年。”李培军笑着说。

行政审判难吗?难!彼时,《行政诉讼法》实施只有短短几年时间,行政审判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面对全新的领域,李培军没有退缩,一边学习法律法规;一边虚心向老法官请教,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行政审判不同于其他审判,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我们在审判时要更加慎重、更加有理有据。”李培军说。

他举了个很简单的例子:在我国土地改革之前,农村丈量土地的尺子是32公分为一尺,而在现今我们丈量的尺子是33公分为一尺,仅这一点小小的差距,就会引来不少的纠纷。    不仅如此,老法官薛长治认真查看现场、多跟当事人沟通、调解的技巧,也让他受用至今。他始终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积极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努力实现案结事了。

一起10余年的宅基地权属争议案件就是这样化解的。温县的某文、某长、某斌是兄弟,本在一处宅基地居住,某斌房屋紧挨着某文的房屋。2012年,某斌划院另居,在经居委会的同意后,将原宅院调整给某长使用。后某文建房,某长以某文越界为由予以阻拦;某长建房时,某文以该宅基地非其所有阻拦,双方这一争执就是10年。2022年,当地办事处、县政府先后作出处理决定,可是某文不服遂向法院起诉。

2023年,李培军作为二审的主审法官,拿到这起案件并没有简单地一判了之,而是细细了解情况。“宅基地权属争议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较难化解的纠纷之一。经验表明,此类争议裁判的效果并不好,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定分止争,但是人的‘心结’没有打开,双方的矛盾反而可能进一步加深。这就要求法官不仅关注案件本身的法律问题,还要积极探寻反映社会治理中的问题,从而找到依法解决争议的最佳途径。”李培军说。

于是,他与一审法官以及温县政府、司法局、当地街道和居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多次分析研判,协商化解方案。一方面了解各方诉求和现实担忧;一方面交流互换意见,固定纷争焦点。经过多轮协调,历经10余次修改调解协议,最后一次调解经过长达12小时的释法明理,最终促成争议双方握手言和,争议得以彻底化解。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他连续多年办案数均居全庭第一,还主动承办了多起重大一审案件的审理。他常说:“行政案件,一个案件就要确定一个规则,很多类案就会参照这个案件进行审判,所以法官要更加负责、严谨。”

为了这份初心,30年来,李培军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他深知,法律是不断发展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他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认真学习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并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他的带领下,庭里的年轻法官们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30年的法官生涯,李培军就像老黄牛深耕着行政审判这片“土地”。他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2009年被评为全省优秀法官;2021年被评为全市十佳优秀法官。近日,他又被评为2024年度办案能手。

但是面对荣誉。“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法官,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李培军说,“能够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感到无比自豪。”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