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杜盛铭:在走廊上调解的法官

  发布时间:2025-03-11 18:27:44


杜盛铭,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2017年选调至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工作,现任丰庆人民法庭副庭长。因工作突出,他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办案标兵、调解标兵、调研标兵等荣誉称号。

走上审判岗位以来,杜盛铭始终将化解矛盾纠纷作为审判工作的重点,坚持将调解工作做实、做细、做巧,把调解工作融入到庭审中,更贯穿到法庭外。入职以来,杜盛铭共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6800余件,其中调解结案2400余件,个人调解率在全院名列前茅。今年1-2月,杜盛铭办理案件调解率高达50.42%。

坚持司法为民做调解纠纷的“贴心人”

说到调解,就不得不说杜盛铭进行调解的一个特别的地点——走廊。杜盛铭说,基层人民法庭是解决群众矛盾的前沿,法庭庄严神圣,代表了法律神圣和司法权威,当事人来到法庭会心生敬畏,也会紧张拘谨。法庭的走廊虽然不太宽敞,但在这个地方调解,没有审判席,没有法槌声,只有法官与当事人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这样的环境能让当事人放松心情、畅所欲言,既拉近了法官与当事人的距离,又打破了当事人间的隔阂,使调解工作事半功倍。每天,在丰庆法庭的走廊上,总能看到杜盛铭忙碌的身影。他在这条走廊上与当事人讲法理、说情理、话家常,用熨贴人心的话语打开当事人的心结,缓和当事人间的矛盾,化解双方的纠纷。杜盛铭办理的一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双方是多年的老朋友,因为租房产生纠纷,在庭前质证环节吵得不可开交。面对双方激烈的矛盾,杜盛铭没有继续开庭,而是带领双方来到法庭外的走廊上,让双方离开严肃的法庭氛围,缓和双方在法庭上的紧张对立情绪,让他们逐渐平静下来。此时,杜盛铭与当事人面对面沟通,从最大限度减少双方损失、维护双方权益出发,结合法律规定,明之以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导双方平心静气解决纠纷。从上午9点到中午1点,经过杜盛铭反复耐心调解劝说,两个老朋友最终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并当场转账8万元履行完毕,双方握手言和。

传递司法温情做群众心中的“解忧人”

杜盛铭常说:“打官司不是目的,解决矛盾纠纷才是关键。”办案多年,他始终坚持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并重,既化解矛盾纠纷,又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劳动纠纷直接关乎民生,杜盛铭在处理此类案件时更是慎之又慎。在这条他用脚步丈量过无数次的走廊上,他耐心倾听双方的诉求,向当事人明理释法,用智慧和善意搭建双方沟通的桥梁,为当事人量身制定调解方案,居中协调当事人达成一致调解意见,见证多名劳动者或者劳务人员当场收到工资。既维护弱势劳动群体的合法权益,又在解决了企业的诉讼纠纷,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引导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发展。去年年底,杜盛铭承办的多起劳动争议调解成功并当庭履行,一名拿到工资的劳动者心情激动地说:“非常感谢杜法官,没有杜法官不知道我的钱什么时候才能拿到!”每每看到当事人从法庭走出时露出轻松愉悦的笑容,杜盛铭就更加相信自己的坚持没有错。

彰显司法力量做源头化解的“有心人”

杜盛铭深知,司法工作不仅要解决眼前的纠纷,也要注重从源头预防矛盾发生。他坚持并践行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的工作原则,努力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在一起业主起诉开发商退还面积差价的系列案件中,他多次前往所在社区与业主代表、开发商负责人进行座谈,综合保护民生权益、维护企业形象、减少诉讼纠纷等多方面提出系列案件处理化解方案,最终促成业主和开发商达成调解协议,后续退款开发商均自动履行,避免了衍生案件的发生。这种从源头化解矛盾的方式,不仅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节约了司法资源,也维护了双方的利益。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这条走廊上,一起起纠纷在杜盛铭的调解下得以化解,一个个案件以平和的方式结案并履行到位,杜盛铭用行动诠释了司法为民的初心,用坚守书写着定分止争的篇章。心有信仰,到处都是他调解的“走廊”。在以后的工作中,杜盛铭将继续坚守初心、践行使命,在法庭上严谨履职,在法庭外,来到走廊上、走进社区里,俯身倾听群众的诉求,用接地气的语言,用朴实无华的法理,实质化解一起起矛盾纠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