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林莹莹办案团队:用“如我在诉”温度书写“司法为民”答卷

  发布时间:2025-03-06 17:53:19


林莹莹,濮阳市华龙区人民法院中原法庭一级法官。团队成员有李慧斌、杜琳、朱博成、张礼贺,主要负责审理民事案件民间借贷案由。

林莹莹,一位坚守在司法一线的法官,2024年,带领团队共审理案件1350件,服判息诉率99.56%,调解856件,调解当庭履行116件,以智慧与耐心,用爱与责任,在每一个案件中诠释司法为民的深刻内涵,成为当事人心中温暖而坚定的阳光。

破冰企业困局,周末法庭的“加速度”

“账户被冻结,周一要发农民工工资!”

2024年12月,某内蒙企业深夜来电,正在加班的林莹莹立即协调原告次日调解。面对横跨19年的混乱账目,林莹莹独创“三段式对账法”,先将往来款项按时间轴梳理,再用不同颜色标注争议点,最后以法律视角解构经济关系。

调解过程中,双方当事人为三年前的利息争执不休,时间已到中午饭点,林莹莹拿着两个裹凉皮递给俩人,及时缓和气氛。

“先别吵架了,坐下尝尝濮阳特色,吃饱了才有力气算账。”

经过13个小时的连续工作,双方终于理清20年账目并达成和解。当被告账户解封时,这位企业家红着眼眶感慨,“濮阳法官不仅有人情味,办案更专业!”

林莹莹团队的每个人都有着对公平正义的共同追求,她们深知,每一份判决背后都是群众的急难愁盼。田间地头调解纠纷时,她们俯身倾听耄耋老人的絮语;寒冬深夜翻阅案卷时,她们反复推敲查封冻结企业财产是否影响企业的经营,是否影响农民工工资的发放;面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她们以“若我是他”的换位思考,用一句句耐心的释法说理消弭误解。正是这种将群众诉求视为“如我在诉”的赤诚,让司法不再只是程序正义的冰冷符号,而成为照进现实的一缕暖阳。

调和邻里宿怨,大槐树下的“温暖解法”

2024年3月,林莹莹团队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来自同一案件的原被告双方的两面锦旗。

这是桩19年前的邻里纠纷。原告持写有被告乳名的借条控诉:“当年是我借钱给你娶媳妇!”被告则反指:“你家房檐冲坏我院子!”庭审演变成谩骂后,林莹莹看着眼前这两个积怨二十载的老邻居,果断宣布休庭,对书记员说:“今天不审了,一会儿咱去村里看看。”

经过与双方单独沟通,林莹莹摸清了事情原委,又进村找到村支书了解情况。听村支书讲述原被告两家从昔日的亲密邻里,到如今形同陌路的过往。林莹莹明白,这不仅仅是一场借贷纠纷,更是邻里关系破裂的一场困局。

调解当天,林莹莹特意邀请村支书一同前往被告家。面对被告“就是不认账”的强硬态度,她从乡情伦理切入,“老邻居都说你是重情义的人……”经过6小时调解,被告终于承认借款,但提到房檐流水的问题,仍是满脸愤懑。

从被告家出来,林莹莹又马不停蹄地来到原告家。她耐心向原告讲解相邻权的法律知识,原告也承诺整改房檐排水。当两家握手言和时,繁星满天的夜幕见证着这场法与情的和解。

从“一判了之”到“多管齐下”,林莹莹团队以主动作为织就多元共治的防护网。她们深知,真正的案结事了,是让破裂的乡情重拾温度,让尖锐的对立化为理解,让纸上的权益变成触手可及的暖意。这份“如我在诉”的担当,正将法治的种子播撒进每一寸需要光亮的土地。

从业十五年,林莹莹始终践行“如我在诉”理念。2024年共审理民间借贷案件1350件,服判息诉率99.56%,先后获得市级调研三等功、全省法院第十八届学术讨论会论文优秀奖、华龙区法院青年理论学习标兵、全市法院办案标兵等荣誉。她在群众心中树立起“最温暖女法官”的形象,她用脚步丈量民情,以真心温暖人心,在法理与情理的平衡中书写司法为民的答卷。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