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院的大家庭中,基层法庭像是开放在漫山遍野的野菊花一样,最贴近群众、最充满热情,沾满泥土的芬芳。”
这些年,作为栾川县法院三川人民法庭庭长的卢云桥走遍了栾川的山山水水,庄稼地里、厂矿山上、河流岸边都曾是他的办案地点。
“寒冬里的暖阳”
去年寒冬时节的某天,卢云桥接到了这样一起劳务报酬纠纷。叶某和曹某一起给人干活做工,之后叶某意外受伤,腿伤急需治疗,可工资却被拖欠,卢云桥的心一下就揪起来了。
为了让叶某尽快拿到这笔“救命钱”,卢云桥第一时间联系到了雇主陈某。没成想,雇主陈某也是有苦难言,货款一直收不回来,顾某想尽了办法也没法给叶某二人发放工资。一边是急需钱治疗的工人,一边是有苦难言的雇主,案件一时陷入僵局。
“职责所在,我告诉自己,必须得找到解决办法。”转变思路,卢云桥第一时间联合乡镇综治办、司法所,把项目建设方、工程队负责人都召集起来。
一次次调解、一场场协商,在卢云桥的努力下,工程队同意先行支付部分购货款用于发工资,叶某和曹某终于得到了盼望许久的工资。
“这个冬天虽冷,但我们用努力,为他们送去了一束暖阳。”回想起这起案子,卢云桥脸上有一种止不住的自豪感。
红色精神为墨,绘就法治和谐画卷
三川镇境内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抱犊寨,抱犊寨承载的红色精神,成为三川人民法庭不断奋进的精神源泉,深深融入到法庭的各项工作中。
卢云桥清楚记得审理过的一起案件。杨某甲修缮房屋时墙体倒塌,把杨某乙的房屋外墙砸出了裂痕,两家的房子紧挨着,那道裂痕就像一道鸿沟,横在两家人中间。在仔细研究案情后,卢云桥心里明白,这种邻里纠纷要是简单地一判了之,不仅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还可能让两家以后的日子都“过得别扭”。
“法庭是维护社会和谐的关键一环,而多元共治是破局的好办法!”卢云桥立马联系上镇政府、镇司法所和当事人所在村委干部,一起到现场进行调解。镇政府和村委干部从邻里情分、乡里乡亲的角度进行规劝,卢云桥则从法律的角度,耐心地解释相关法律法规。最终,双方就赔偿数额达成一致,当场签订了调解协议。
这样的调解,卢云桥主持过不少。在三川镇,法庭与综治办、司法所会定期研判辖区内矛盾纠纷,寻找纠纷化解的“最优解”。
三川人民法庭不仅仅只参与到三川镇的司法建设中。抱犊寨作为红色旅游胜地,游客和商户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合同纠纷、服务纠纷等时有发生。在卢云桥的带领下,法庭干警以抱犊寨红色精神为指引,高效公正化解纠纷,及时保障游客和商户的合法权益,为红色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熠熠溪边野菊香,一书一册总关情”
老张和老李本是多年的老邻居,关系一直不错,这几年却因为借钱解纷闹得不可开交。但由于没有借条等关键证据,在诉讼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耗费了双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近年来,像这样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数量也不少。”卢云桥介绍道,为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卢云桥带领法庭干警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辖区内诉讼案件情况,着手制作了《诉源治理白皮书》《民间借贷法律风险防控指南》等,为辖区居民提供实用法律指引。
“咱们这《民间借贷法律风险防控指南》基本上都是典型的案例,拿来给乡亲们宣传、答疑太有用了,用‘看得明白’的方式提醒大家不要踩坑。”乡镇干部拿到后这样说道。
为服务辖区产业发展,卢云桥带领团队深入调研,先后发布《民宿产业法律风险防范指引》《中药材产业法律风险防范指引》等,就民宿、中药材产业发展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做出防范指引,真正满足群众的司法需求,维护社会稳定。
卢云桥常说,人民法庭就像开在漫山遍野的野菊花一样,扎根泥土、服务群众。一书、一册,源自对审判工作的精细管理和理论提炼,源自服务群众的热情和对事业的热爱。
“有过案结事了的喜悦,更有遭遇僵局的苦恼,但还是想做温暖别人、守护公平的人,这是我们的故事!”
在平凡岗位上,卢云桥践行司法为民初心,默默奉献,为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地方和谐发展贡献力量,绘就新时代人民法庭的美好“枫”景。